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 | 《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新书发布暨音乐分享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4-12-26浏览次数:10




《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新书发布会暨音乐分享会近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城市音乐会客厅镜厅举行。本次活动由上音科研处、钢琴系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赵柳松,上海教育出版社音乐分社副社长于喜,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冯磊,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陈晓翌,钢琴系主任江晨,音乐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小诺,钢琴系党支部副书记于清出席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王丹丹主持。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领军人物。他的音乐语言,从调式和声到曲式配器,都迈出摆脱传统的重要一步,对于20世纪音乐的发展,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会谈时指出,中法两国均为文化强国,双方应加速推进人文交流的“双向奔赴”。音乐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的出版,标志着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双向奔赴”的关键一步。



冯磊指出,德彪西是法国音乐史也是世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中国和法国,都是世界文明史和艺术史上重要的国家。上音以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等为契机,开展贯穿全年的中法艺术节系列活动,涵盖音乐专业各方向和领域,例如由上海音乐学院与法国奥尔良国际钢琴比赛协会联合呈现的第16届法国奥尔良国际钢琴比赛、上音歌剧院与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上音版歌剧《卡门》、中法音乐家系列讲座、纪念加布里埃尔·福雷辞世100周年钢琴独奏音乐会等,今天《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的出版,无疑是中法艺术节的重磅成果之一,也为艺术节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赵柳松、冯磊、江晨、郝端端共同为新书揭幕。


作曲家书信集是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研究中相当重要的史料。作为音乐史研究的“第一手文献”,它直接揭示了作曲家的个人经历、艺术思想及创作意图,也映射出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氛围。此次出版的《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是从法国伽利玛(Gallimard)出版社原版引进,为上海音乐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联合研究项目,由“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资助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信全集为学术界提供了最为详实的一手文献资源,在法语原作于2005年出版后的近20年中,又一批未曾被发表过的德彪西信件在拍卖会、私人收藏等名录中“浮出水面”,而这些文献将越过其母语(法语),以汉语的形式在本译著中首次公之于世,具有标志性意义。



赵柳松祝贺《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上卷)的出版。她表示,书信全集的汉语翻译为全球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的外文版本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译者郝端端副教授的翻译考虑了生动感、代入性、时代性,期待中卷与下卷早日出版,也期待今后与上海音乐学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承担音乐教育的社会责任,携手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方可,原著主编、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德尼·埃赫兰发来贺词,表达了对译者的感谢,历数翻译工作之巨及其影响力。



江晨表示,书信集的出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德彪西音乐思想和创作背景的宝贵资料,也为音乐学者和演奏家们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书信集不仅是对德彪西的致敬,也是对音乐学术研究的推动,希望书信集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演奏者和学者对德彪西作品的研究。



郝端端分享了翻译《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的工作背景以及书信集精彩内容。



钢琴系本科生顾盼、刘奇楠演奏了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的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音乐分享会在郝端端演奏的德彪西《焰火》中落下帷幕。



郝端端多年来深耕法国音乐研究,将演奏专业的特长优势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以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和育人优势,在表演、教学与理论方面均有不俗成绩。《克劳德・德彪西书信全集》的问世,不仅为全球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进一步加深中法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关系,也更将助力上海音乐学院在国际音乐研究领域更上一层楼。与会者普遍表示,将满怀热忱地期待,这部书信全集的问世,能够在上音乃至整个音乐学界掀起该领域蓬勃的学术浪潮,激发更为广泛、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