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传承·弘扬——陈应时、陈聆群学术思想 暨中国音乐史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10-09浏览次数:1926


近半个世纪以来,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的两位教授陈应时、陈聆群先生分别在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中创造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在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作为中国古代乐律学及古谱研究终极问题的挑战者,陈应时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确定了宫调、律学和古谱三个领域作为其学术研究的重心,他对于敦煌琵琶乐谱的研究和律学理论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陈聆群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基本问题的奠基者、不断反思求索的开拓者。对于史学材料的收集与挖掘,作为史学研究的佐证,形成相对完整的历史评价,是陈聆群先生的重要贡献。他的著述体现出20世纪后半个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缩影,也是上音校史的可靠记载。

在先辈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对中国音乐史做出传承与创新,9月25日、26日,“传承·弘扬——陈应时、陈聆群学术思想暨中国音乐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

本次学术研讨会持续2天,包括学界前辈专场、陈应时纪念专场、陈聆群纪念专场、中国古代音乐史专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场等多个主题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以及当代中国音乐理论界贡献卓著的学者,如杜亚雄、居其宏、戴嘉枋、秦序、王子初、郑荣达、向延生等围绕陈应时、陈聆群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与学术人生,乐律学、古谱学、琴学等相关领域展开专题研究,并就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问题与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展开探讨交流。研讨会首日晚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赵维平教授的讲座音乐会“丝绸之路·唐代音乐的重构实践”成为本次研讨会的又一特色,赵维平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他对于唐代音乐历史重构的探索与实践,这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是“无声的历史”的难题做出了突破性尝试,旨在寻得真正能够代表中国音乐之文化内核精神的音乐形态,复兴我国古典及传统的音乐文化。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史学会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同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共同协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与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理论工作委员会承办。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动学术交流与社会普及,不仅体现了校史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亦是上音对标“双一流”建设为推动中国音乐史学发展做出的重要举措。

 

一、感念与致敬:开幕式中的思与忆

 

925日上午8点40分,“传承·弘扬——陈应时、陈聆群学术思想暨中国音乐史学术研讨会”于上海音乐学院北楼报告厅正式开幕,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戴微教授主持,首先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教授发言,在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的同时,他总结了两位先生在中国古代与近现代音乐史中的累累硕果以及他们填补学术空白的不懈努力,高度肯定了他们对中国音乐史以及人才培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之后,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陈荃有教授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洛秦教授发言,洛教授在回顾与总结陈应时、陈聆群两位先生的学术生涯与学术历程的同时,亦缅怀两位前辈的高瞻视野与学术品格。

接下来,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陈聆群师门代表王勇教授代表“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等兄弟院校以及两位先生所教授过的同学们,向两位先生致以深切的敬意,感念两位先生的学术贡献与高风亮节。

随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前系主任、陈应时师门代表赵维平教授就两位先生的学术遗产谈及对于我们的启示,其中,陈聆群先生在强调史料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重写音乐史”等学科问题推动中,呈现出不畏苦难、面对事实的学术风尚;陈应时先生在古琴幽兰谱的律制问题、宫调理论中的调与调性问题、“之调”与“为调”问题等大量争议性问题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绝不妥协的态度与品格,两位先生以史料为依据,从具体的形态入手解决目标问题的学术理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与弘扬。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王丹丹教授感谢两位教授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勤勉耕耘,也肯定了两位先生对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所做的重要贡献,一生兢兢业业,屡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以深厚的学术修养、人格道德垂范,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本分,在他们的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的引领之下,音乐学系的中国音乐史后继者代际叠出。

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江明惇教授提到,正如研讨会的标题所提及的,他们的学术与教学成果,不仅仅局限于成果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毕生的经历化入到传承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发展与建设的洪流之中。最后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冯长春教授代陈应时多年挚友、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樊祖荫教授发言,樊教授在向两位先生学习与致敬的同时,亦希望后辈们继往开来,取得突破性的学术成就。最后,中央音乐学院梁茂春教授与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首任院长郑锦扬教授以视频会议的方式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在领导们的动情致辞和与会代表们的热情参与之中,此次研讨会开幕式顺利召开。

二、追忆与传承:七场研讨会中的情与理

 

开幕式结束后,第一场学术研讨会为“学界前辈专场”,由上海音乐学院赵维平教授主持,戴嘉枋、杜亚雄、居其宏、郑荣达、向延生、王子初、秦序7位前辈们就对陈应时、夏野、陈聆群三位先生进行追忆、康熙律制、编写《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实验音乐考古、音乐学学科分类等问题进行发言与思考

第二场研讨会为“陈应时纪念专场”,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王勇教授主持,赵维平、孙晓辉、史寅、戴微、漆明镜、吴志武、于韵菲、黄艺鸥8位曾经受教于陈应时先生的学生们对陈应时先生进行真切的回忆与追思,动情地勾画出陈应时教授与学生们过往相处的点点滴滴。

非常高兴的是,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院长于第二场研讨会结束后,来到现场,向各位前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希望前辈们可以对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场研讨会为“陈聆群纪念专场”,由中央音乐学院蒲方教授主持,王勇、陈永、汤琼、康瑞军、徐元勇、张晓东6位老师们,对陈聆群先生的治学风格与生活经历进行了回忆与追念,同时也沿着先生的治学风格,提出了相关的文论与思考。

925日研讨会结束后,晚上1930分,由赵维平教授主持与演讲,戴微张晓东魏思骏朱冰妍张佳婧等演奏家们参演的讲座音乐会“丝绸之路·唐代音乐的重构实践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举行。音乐会上演了《石上流泉》《长沙女引》《倾杯乐》《西江月》四首作品,希冀透过古谱的解译,重构唐代音乐的风貌。音乐会结束后王子初与秦序教授怀着激动的心情,发表了感言与建议。

926日,研讨会进入了第二天的日程。第四场研讨会为“陈应时学术专场”,由武汉音乐学院孙晓辉教授主持,洛秦、陈荃有、赵玉卿、岳冰、黄大同、王安潮6为学者分别对陈应时先生的在学科建设、学术编年、乐学、证据学、律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进行总结、归纳与思考。第五场研讨会为“陈聆群学术专场”,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蔡梦教授主持,蒲方、李岩、金桥、冯长春、余峰、冯雷6位学者分别就陈聆群先生的治史方法、“抽屉里”的乐话经典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在追忆陈聆群先生的过程中,继往开来、向前迈进。

第六场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专场”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汤琼教授主持,李宏峰、应有勤、明言、李幼平、吕畅、胡企平、曾美月7位学者分别探讨了宫调结构、敦煌乐谱、唐代音乐批评、宋代文化政治、蔡元定《燕乐》、管律律种学、音乐典故等议题。第七场研讨会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场”,由上海音乐学院戴微教授主持,蔡梦、阮弘、徐明岳、肖阳4位学者分别就电影音乐研究、江南丝竹文曲曲目、陈应时先生世纪之问、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期音乐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寻。每位学者都在传承陈应时、陈聆群两位先生的治学风尚基础上,呈现出后辈们的学术风采与学术热忱。

在各位学界前辈们的鼎力支持以及学术后辈们的热情参与之中,此次“传承·弘扬——陈应时、陈聆群学术思想暨中国音乐史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虽然仅有短短两日,但是陈应时、陈聆群两位先生的学术品格与治学理路,深深刻印在每一位与会者的心中,他们的学品、人品、教品将会在今后不断得以传承与发扬,作为一种激励与鼓舞,生生不息、万古长青。

                                     

                                                    供稿:音乐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