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演出是沉浸式的思政课” 上音学子用青春之声致敬百年风华

发布时间:2021-06-09浏览次数:2778

东方网记者郁婷苈6月6日报道:昨日,“生声不息·一乐百年——民族室内乐情景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管弦乐排演厅拉开帷幕。四十多名上音学子用一台“民乐+戏剧”的新型演出致敬党的百年风华,以民乐之声,激起红色记忆;用青春之声,奏响百年故事。


本场音乐会音乐部分将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如《十送红军》《映山红》《沂蒙颂》《过雪山草地》等,以民族器乐体裁全新改编创作,并结合戏剧、多媒体元素进行诠释。戏剧部分有《入伍》《缅怀》《展望》三个篇章,巧妙地穿插于整场音乐之中,鲜活地上演革命历程中情感动人的一幕幕。


演出由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研究生部出品,上音20级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团队、上音“艺·创·坊”、心元民族室内乐团与烁歆(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用“民乐+戏剧”的形式做一场红色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制作人、心元民族室内乐团经理人周颖华告诉记者,挑战非常大。“戏剧表演的部分并不是简单地穿插在乐曲演奏中,需要做多方面的配合。比如,《在太行山上》这首曲子,演奏员在演奏的同时,要贴合戏剧演员的表演和戏剧情感走向进行演奏,对于学生们来说难度很高。从目前反馈来看,观众还是非常满意的,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

周颖华表示,“将经典红色歌曲以民族室内乐形式进行改编,在目前是十分有限的。可能大编制的交响版和合唱版会更多,因此我们请乐团作曲系的同学进行了这次改编创作,希望能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周颖华认为,“用视觉、故事形式做音乐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尤其是民族室内乐有着灵活、机动的特点,在效率、成本、实操上也都有着诸多的优势,以后会尝试更多不同的风格,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通过多种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形式,能呈现出一个更立体化、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营造沉浸式的艺术氛围,让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我们作为演员,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把音乐党课讲述得更加生动。”在这场音乐会中担任唢呐演奏的心元民族室内乐团创始人刘兆晨硕说。

戏剧部分扮演秦淑仪角色的谢一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学生)告诉记者,“情景音乐会的体裁我是第一次接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当民乐、戏剧、舞美、歌唱、乐队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是非常综合和吸引人的,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更利于我们所说的艺术雅俗共赏,用这种方式去推广红色情怀或者说高雅艺术也好,也许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朱晶晶谈到此次演出时表示,上音学子们将他们对国家与人民的深情热爱,融入到这场“声、剧、光、影”国乐篇章之中,也完成了一次从艺术理论学习与研究,到制作、演出的现实蜕变。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现了上音学生艺术创作的水准。”她说,“整个项目过程中,学校给了学生们非常自由的创作空间,从创意的萌生到完整舞台的呈现,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这过程中,学校各院系‘联合大作战’,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朱晶晶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学生大多是00后,但是对红色经典作品并不陌生。“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参与演出实际上是一种沉浸式的思政课,比普通的思政课,学生们更能深刻地体会红色精神、长征精神,充分展示了上海音乐学院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以史为鉴、以学为养、创新思维,服务社会音乐文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