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廖昌永“上海之春”当绿叶,给年轻人一个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1-05-08浏览次数:1875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放弃了在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独唱音乐会,把舞台留给年轻人。5月7日晚,在上音歌剧院,他携手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选手,带来一场艺术歌曲盛宴。

1920年,青主在德国柏林留学时写下《大江东去》,从此开启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历史。此次演出中,青年学子们演唱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点绛唇·赋登楼》《望乡词》《我爱这土地》等作品。廖昌永压轴登场,演唱《幽兰操》和《忆秦娥·恒山月》。


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艺术歌曲

“我对舞台仍然是热爱的,对音乐仍然是热爱的,但艺术需要传承。我很享受教师这个职业,它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和自己做演员是不同的——教师是从‘利己’到‘利他’的过程,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廖昌永说。
因为疫情,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去年在“云上”启动。比赛收到来自6个国家共758人报名,有效人数755人,超过了2018年第一届赛事的588人。最终,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的王子祺斩获本次大赛头名,上海音乐学院张功浩、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张小孟分获二等奖,刘畅、刘哲、宋晓霞获得三等奖。

这场音乐会,正是廖昌永和上海音乐学院给获奖选手们打造的舞台。“演出最大的亮点,是我们有更多的学生一起参与到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和推广的队伍中。”廖昌永说,“我希望明年的比赛能有更多年轻人参与。”
冠军得主王子祺在音乐会上唱了一首《静夜思》。他说:“我知道‘上海之春’的悠久历史,这个舞台对我有着特别大的鼓舞意义。我希望未来自己多唱中国艺术歌曲,让它在国际上流传得更广。”

 

音乐、诗词、书画跨界呈现

2019年,廖昌永以“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为名,将中国艺术歌曲唱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其中一曲《玫瑰三愿》,一咏三叹,淋漓尽现中国艺术歌曲之美。而这个形式,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得到了延续。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四友’;到了现代,我们讲美育,音乐跟文学、美学、哲学彼此交汇。我们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将音乐、诗词和书画等艺术形式紧密融合,希望能带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廖昌永说。
为了增强舞台表现力,演出现场增加了名家书画的多媒体展示。在廖昌永看来,相比西方声乐和油画,中国的书法和音乐联系更紧密。“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见,脑子里也能浮现。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能拓展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潜力,打造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表现平台,让中华经典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让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中,有一位外国选手闯进决赛,她是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音乐学院的女高音达西卡·比茹利克。她技术纯熟、吐字清晰、饱含感情,最终获得优秀奖以及大赛颁发的特别奖项——黄自奖。

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策源地,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做了大量艺术歌曲系统整理、理论研究、演出传播、人才培养等工作,也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国际传播。
上音与德国大熊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16首》,在德国录制并在“上音”唱片品牌发行中国艺术歌曲唱片集。《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中外艺术歌曲大辞典》等学术著作也相继出版。

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院长哈特穆特·霍尔希望,将来能在德国建一个中国艺术歌曲中心,助力中国艺术歌曲在海外的研究和推广。廖昌永说:“未来,我们会继续放眼国际,做更多的对比研究——比如和法国艺术歌曲、德奥艺术歌曲、俄罗斯艺术歌曲,放在一起研究,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希望下一个百年,有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唱响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