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晚,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如期在线上召开,这是我校立足世界音乐前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音乐人才的重要举措,此次会议聚焦信息时代音乐教育的自适与发展。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卫,党委副书记曹荣瑞,副院长侯立玉,总会计师张佳春,各系部和学科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主持。
本次视频会议邀请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委员会主席、我校杰出校友、著名作曲家张千一教授,国际艺术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美国茱莉亚学院荣誉院长与中国事务首席执行官约瑟夫·波利希博士,国际艺术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艾尔玛·兰普森教授,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美国印第安纳南湾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叶聪先生,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大学校长哈特穆特·赫尔教授,著名大提琴演奏家、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大提琴国际部主任王健教授,旧金山音乐学院院长大卫·斯图先生等国际知名艺术家和院校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教授为此次会议发来了祝贺视频。
廖昌永首先代表学校欢迎各位嘉宾参会,并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在面对疫情时,如何及时调整,勇于担当,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并举的教学、交流新模式,在中国率先推出“云端艺考”招生模式,创立并注册“云上音”网络音乐品牌等,做到了疫情防控与学校发展并行。廖昌永表示,上海音乐学院将更为主动地加强与国际同行们的互鉴、互容、互通,以“信息化”“国际化”为牵引、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年”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常态化建设,力争在2027年建校百年之际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分别以当今时代背景为切入点,就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的自适与发展进行阐述与解析。
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荣誉院长约瑟夫·波利希博士总结了作为艺术家的培养机构,应该重新审视音乐本体,“透过音乐的力量来改变观众和学生”,同时实事求是地审视本校的课程体系,仔细甄别筛选,去芜存菁。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美国印第安纳南湾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叶聪教授介绍了疫情期间他的教学情况,与大家探讨了疫情后音乐院校的教学新常态,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课程的内容与教材的重新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如何结合,教学方法及设备的更新,师资与学生队伍以及校园的转型等。
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校长艾尔玛·兰普森教授介绍了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应用数字科技的情况,并用具体的案例来探讨数字技术发展为古典音乐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当音乐艺术领域掌握的技术越多,应该更深入地来思考如何保持自己的个性和技术无法替代的现实感,而音乐院校应该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大学校长哈特穆特·赫尔教授谈到疫情的冲击给了高等音乐教育机构重新审视音乐本体的机会。同时,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趋势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作为音乐院校如何使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为人才培养增添了新的可能性。赫尔教授深入探讨了数字化发展与个性化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艺术人才在数字化时代中所应具备的能力。
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大提琴国际部主任王健教授从艺术家自身出发表达了他的观点:从2020年开始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音乐在社会中的传播将越来越依赖科技。当代音乐家对现代科技的距离感,不利于其音乐事业的发展,应该从其自身有所要求;同时,作为培养艺术家的高等音乐学府,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辅导,对学生长期的职业规划做积极的引导。
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院长大卫·斯图先生首先提到了“学在上音”项目,感谢上海音乐学院在全球音乐教育的困难时期,在审慎研究后,接受了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正常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及校园环境,此举显示了上音的责任和担当。斯图院长说,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掌握科技已成为教学的核心问题。作为音乐艺术家,更应团结一致,让音乐成为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力量。
专家们围绕疫情影响下音乐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畅谈观点、分享经验、提出建议。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委员会主席张千一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会议如期举办,为音乐同行在后疫情时代,尤其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当下,顺应时代变化、培养优秀音乐人才提供了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音乐院校如何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创新发展中体现出的时代旋律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着重讨论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与各位国际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学生教育及管理侧重的变化等焦点问题。本次会议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各位嘉宾作了精彩的演讲,并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深刻见解,对上海音乐学院未来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供稿: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