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多部作品入选2019年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

发布时间:2020-11-09浏览次数:129

由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19年“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遴选工作,最近公布结果。此次入围作品共17部,其中包含3部“上音人”的作品,分别为: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我院许舒亚教授的交响乐《百川归海》,我院青年教师徐可的交响乐《黄河随想》与我院青年教师李博禅的民族交响史诗《英雄》。此外,由我院作曲系主任周湘林教授创作的民族管弦乐《龟兹盛歌》也作为《意象丝路·龟兹盛歌》音乐会的末乐章入选本次扶持作品名单。

交响乐《百川归海》是许舒亚应2019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作品,为第十三期“海上新梦”新人新作系列、“大江入海流”主题系列作品中的压轴之作,于2019年4月23日由上海爱乐乐团世界首演于上海大剧院,张亮指挥。古语道“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也以海纳百川、百川归海的宏大气势走向新的未来。

交响乐《黄河随想》是徐可选用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音调作为主要创作素材、融汇中西方作曲技术及理念所创作的一部作品。黄河,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愫。而在音乐中,作曲家也通过唢呐极富张力的音色与交响乐队的结合,描摹出黄河的波澜壮阔与其心中对祖国母亲深深的挚爱。

民族交响史诗《英雄》是李博禅为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与合唱团而创作的作品,于2018年12月15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由上海民族乐团世界首演。作品以“英雄”为核心创作主题,由交响合唱《盘古》、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音画《伶伦》、中阮与民族管弦乐音诗《仓颉》、唢呐、吹管乐团与打击乐团作品《大禹》、板胡、弓弦乐团与打击乐团作品《后羿》与交响合唱《英雄》六个篇章组成,通过多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将宏大厚重的主旨细化为具象可感的人物和故事,引领观众走近一个个鲜活的神话人物,回归民族文化源头,重温伟大的英雄精神。

民族管弦乐《龟兹盛歌》为周湘林所作,分为引子和四个部分,将龟兹大曲、汉唐乐舞及新疆木卡姆等风格巧妙融合,体现出作曲家在形象、风格与民族管弦乐队把握上的深厚功底。为创作此曲,作曲家花了近五个月认真学习了相关音乐文化史料,特别是新疆已故音乐学家周吉先生收集的十二木卡姆等,以确保其音乐能体现出龟兹乐舞盛世放歌的宏大愿景。此曲作为《意象丝路·龟兹盛歌》音乐会的终曲,更无疑是点题、点睛之笔。

上海音乐学院自建院以来,一直饱含创作动力和激情,上音作曲家或者上音校友纷纷立志于传承交响乐艺术,打造了一大批交响乐作品,佳作纷呈。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响乐事业在上海得到蓬勃发展,拥有一大批优秀作曲家和经典作品,特别是1949年以来的70年,中国交响乐发展进入高产时期,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吕其明的管弦乐《红旗颂》等一大批精品力作问世,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更致力于原创交响乐的创作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由上音作曲家创作的《丝路追梦》《炎黄颂》《王羲之》《良渚》等国家艺术基金立项作品亮相于中国艺术节、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重要艺术平台,其中部分作品也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播放;同时,上音师生的原创作品也在国内外作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本次多部作品入选2019年“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也正是我院在丰硕创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供稿:院创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