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微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宣传阵地,必须去占领、去发声。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小巧精致的学校,在校生只有2000多人,宣传部的人员编制不多,工作力量有限,如何办好学院的官微,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
自2015年9月上海音乐学院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打造和凸显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功能,在操作手法上注重亲缘性、服务性、互动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运营几年来,积累了一批活跃度很高的忠实粉丝,截至2019年10月初,关注粉丝数近16万人,平均年阅读量达200多万次,各项指标在全市高校官微中位居前列,阅读量、传播度、影响力不断走高。在市教委每月发布的高校官微权威榜单上,总分稳定在5-6名的水平,有若干期榜单上音官微冲进前三名的好成绩。上音官微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大学官微百强”榜单。
兼顾内外,找准定位强化窗口作用。
一个宣传阵地能否得到受众认可,定位是否准确是核心和基础。上音微信公众号作为联结校内外的窗口和平台,一方面,紧紧立足于服务在校师生,围绕学校发展大局,营造舆论氛围,培育校园文化;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校园开放和社会服务的功能,面向社会公众,普及音乐文化,传递音乐之美,培育爱乐群体。
上音作为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高等学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现代当音乐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注重发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产品,在柔性传播中传播上音精神,是校内校外两大类受众都能接受的公约数。比如,官微先后推出了院领导解读校训、江湾老校区介绍、创办者萧友梅先生、清明祭扫先贤、志愿者风采展示等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怀中落小落细落实。再如,近期上音官微推出人物专访形式的“上音人”专栏,介绍活跃在国际舞台和教学第一线的艺术家教师,以及优秀学生典型,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英、钢琴家孙颖迪、金钟奖新科状元陈家怡、张碧云等,通过他们的话语、事迹,向读者展示上音人风采及丰硕的教学成果。对于在校师生而言,更是能够从身边的典型人物身上看到闪光点、汲取正能量,充分显现出官微思想教育的阵地功能。
每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音承办系列演出格外引人关注,特别是连续举办两届的上音开放周,市民参与踊跃。上音官微对此作了全方位的报道,每场活动都及时发布信息,并且事前作导赏、事后作报道和评论,成为市民了解开放周的第一窗口。很多市民说,我们是通过上音官微了解活动资讯的。
二、强化服务,围绕需求个性化打造服务专题专栏。
对校内外受众不同的需求,上音官微注重个性化的服务提供。如对爱乐者开设“音乐知识与评论”专题,邀请院内知名音乐学者撰稿,不定期推出音乐知识普及、导赏及评论文章,《跟王博士漫游全球音乐地标》系列、解读习大大白金汉宫国宴曲目、《古典音乐从何聆听》、《旅途中的音乐泡泡》系列这些文章独具专业性,但又不失趣味性,受到了爱乐者们的推崇。
此外,官微注重推送一些资讯服务类信息,如“放假注意事项”、“高层次人才招聘”、“业余考级日程安排”等,及时公开信息,发布学校动态,满足公众需求。常设的“一周讲座演出预告”、“专家教授挂牌答疑安排”专栏更是逐渐成为品牌栏目。
三、注重选题,围绕关键节点重大事件作重点推送。
注重选题立意,每做一条策划和微信,都要思考其背后想要表达和传递的观点和观念是什么,提升选题力度和高度,达到育人效果。
立足于本校的信息资源优势,在题材选取上深入挖掘迎合师生阅读兴趣,迎合大众阅读需要的高质量选题。例如,捕捉校园事件、校园文化、生活、专访热门校园人物。
在选题上尽可能地克服同质化瓶颈,抓住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各系部建立联系,多渠道产生选题。例如,各系部活动及重大事件。将校档案馆、校史馆等部门作为选题来源之一,拓宽选题信息的获取渠道。例如,校园历史文化与新文化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做特色选题。实时关注当下重大的时事新闻,参与社会媒体报道。迎合当下新媒体宣传方式,例如,H5、互动微信编辑器、长图、漫画、创意活动、创意图文等,做有创意、有看点的选题。
对于重大的时间节点,官微也提前谋划,在当天推出,受到各方面好评。如元旦推送的新年第一天,以图片形式呈现校园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灯火阑珊;三八妇女节前推送女教授联谊会理事简介;对于重大国际国内赛事奖项的第一时间推送等。
注重互动,带动“粉丝”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增强粉丝与官微见的有效互动,提高粉丝的活跃度和积极性,构建官微内容的立体化和多元性,我们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推广优秀音乐作品、演出的同时,组织一些活动福利票,提供给粉丝观摩。即便专业性很强的演出也不乏资深爱乐者的参与,让市民眼中“高冷”的音乐学院不再遥不可及。
对于院内师生,我们也设计了一些微信活动,不但增加了官微吸引力,也提升了学院师生间的凝聚力。比如,校园随手拍活动,让师生关注校园细微之美;校名文化产品创意征集,让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建设;青年教师歌手微信投票、教职工摄影大赛投票评选等,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和积极响应,形成线上线下互动。
四、群策群力,进入官微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像上音这样一所小学校,微信公众号启动较晚,并且在运营上,缺少团队、技术等必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借力,发动全校力量共同建设好、利用好这一宣传渠道。如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前夕,宣传部会同音乐学系提前规划,组织一批学生,为上音每年承办的所有演出撰写导赏及乐评。为提高稿件对于普通公众的可读性,还事先邀请资深文艺评论家进行专题培训。
官微不仅是学院重大活动宣传的窗口,也是学生们实践的平台。我们组建了一支学生记者团队,撰写活动报道、人物专访,通过官微进行推送。这样的实践对学生记者是一种培养、一种锻炼和经验的累积,也将为学生的履历中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官微影响力的逐步增强和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学校各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官微的宣传效应,积极提供推送内容,共同参与研究官微的建设,提升官微推送内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形成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