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传统文化
将人工智能作曲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保护相结合,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在人工智能作曲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多维云端交互示范系统应用示范》项目目标之一。
经项目团队与多方协调研讨后,在主办单位上海音乐学院与浙江省文化馆等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特别鸣谢单位:宁波市文化馆、温州市文化馆、金华市文化馆、舟山市文化馆、衢州市文化馆),我们得到了浙江省当地师生的积极响应,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音乐爱好者在本次活动中各显身手,用多种多样的音乐技能表达了各自对传统文化的见解。
本次活动在音工系老师陈世哲、竺茹伊的组织下,音工系学生刘畅开展了四次优质的网络直播课程,并由音工系学生李瀛、王乐瞳、赵雨恬、陈雯净等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课后答疑,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旋律、歌词、编曲等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中运用了音工系陈世哲老师自主开发的国内第一个免费音乐创编软件SoundBug音虫,并在上音音乐工程系荣誉毕业生——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微软小冰的辅助下,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音乐的有力工具,为热爱音乐的学生们提供创作的平台,也为未来的音乐教学提供新的可能。
自2020年7月11日活动开始以来,历时四周,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终收到了来自青少年“音乐家”们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接下来就来听听他们音乐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新声创造传统文化新活力
“人工智能作曲技术的发展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当今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所有音乐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既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利用这次机会,我们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审视和完善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我们的创作模式、创作观念。在本次活动中我也看见了现在的青少年们对音乐的学习能力与创作能力是非常出众的,也期待新生音乐人们在时代的潮流中能够以一种更先进、更积极的姿态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用其所长,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于阳(上音音乐工程系主任)
“我从组织活动到参加活动在网络上听直播课,我想说: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此项活动特别是一项具有可持续开展的创新性项目。
这个项目是针对青少年的一个专题项目,它有2个关键词:
首先是传统文化,我们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我们还将继续一代代传承下去而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其次是人工智能,在当今以科技技术为生产力的时代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青少年作为新生力量要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科技技术。通过最先进的科技技术来进一步提升发展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最后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音乐人、文艺工作者应该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把接力棒传接好,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继续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而不懈努力。
——何大钧(浙江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及音乐干部)
“加入人工智能音乐创编课程的第一天,虽然老师并没有要求创造,但我心中已有所想,世界各地处处是绚烂,还愁什么无处可写?事实是,那一天下午,我坐在客厅沙发上将文档的歌词反反复复的写,又思思索索的删。最后焦躁的去阳台吹风,海洋的精灵不解人类的急,雪羽翻飞在空中画下一道清悦的弧,空气充斥着炊烟的香气,鸥翼带来咸香的风,我顿然。
圣佛,朝光,碧海,慈洋,城中车水马龙,历史辉然随风。
舟山群岛。定海古城。
我应该为她而创,为她而写,我的家乡接下来的创写变的极为胸有成竹,顺畅不已。所谓灵思涌泉,便满腔红热。”
——张升(浙江 舟山)
“嘉兴又称禾城,自古是鱼米之乡。我在本次作品demo的创编中,融入禾城特产,范蠡湖,三塔等元素,采用点化的写意方式作词,达到寓情于景,寓景于词的创作效果。而伴奏demo的编配中,除了传统键盘,拨弦,打击乐外,加入竹笛等民族乐器,以更好地体现作品表达对家乡喜爱与赞美的主旨。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越来越发觉计算机音乐创编在这个时代愈显重要。一名擅长计算机音乐编配的音乐人,能突破许多传统乐器实录的桎梏,以一种更自由,更精确,更有计划性的方式进行音乐创作。我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此技术的日新月异为音乐创作者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我希望日后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编能力,获得更多的常识和技巧。”
——徐歌沐(浙江 嘉兴)
“作品《The New Dawn》以电音风格kawaii bass为主,首次使用Soundbug,先后历时近一周,创作表现了一种少年律动、青春畅想的音乐氛围。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的暑期,我想用这样一首原创音乐作品鼓励自己,一个新的学年,一个新的成长,跟众多的小伙伴一起,踏入新的起点《The New Dawn》.”
——韩一铭(13岁 浙江 宁波) “这是首杭州童谣,我将这首童谣进行了谱曲,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音乐来了解我的家乡杭州。
软件让我了解到每一件乐器他都有自己的“极限”,超过了限定范围就不出声了。我特别喜欢音效这一块,里面有自然界的声音、现实生活的声音、战场枪炮声等,还有一些特别搞笑的奇怪声音。老师上课讲得非常好,给我们的作业很多意见和建议。”
——何振齐(11岁 浙江 杭州)
“这次我所写的作品是有关于我家乡的著名景点五马街。五马街有悠久的历史,是温州最有名、最有故事、最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承载了许多温州市民美好且难忘的回忆。我自己经常去五马街,可以说五马街是我比较熟悉的地方。
在写这首《五马印象》时我用的是较为偏向民乐的伴奏。以前我没有过多地去深入了解民乐,但这次的作品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民乐的演奏规则及其音域等,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张林雅伦(浙江 温州)
尽管仍处疫情期间,我音音乐工程系仍积极响应“听课不停学”的号召,与浙江省文化馆合作,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面向浙江省全省遴选后的34名学生,以当地传统音乐元素,进行计算机音乐创编教学,顺利完成暑期社会实践。在音乐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上音人也在自己的专业范畴内找寻音乐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互惠互利,创造用音乐服务社会的日新月异的新现象,同时也助力传承和保护原生态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踊跃参与到“四史”学习教育中,以历史为教科书,提高文化建设水平。
以传统文化为卷,以音乐教育泼墨,助力新声力量勾画心中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