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音的“五四”故事-小音团五四推送

发布时间:2020-11-09浏览次数:124

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被纪念的日子总是少之又少,但五四运动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在今年这个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日子,小音团以“爱国和文化启蒙”两个方面带大家回顾一下有关我音的故事。


爱国

为何小音团今天要特别提到爱国呢?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当下时代永不过时的一个话题。爱国是一种信仰,是引领我们前行的动力。古有文豪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有汉魏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有民族英雄岳鹏举“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而在上个世纪,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期,黄自先生第一批投入创作抗日救亡歌曲,如《抗敌歌》(1931年)、《旗正飘飘》(1932年)。《抗敌歌》写于“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原名《抗日歌》,由黄自自己作词作曲。该曲正式发表由韦瀚章加了第二段歌词改现名;《旗正飘飘》(韦瀚章词)写于“一·二八事变”之后。这两部合唱曲的音乐均充满扣人心弦的力量和胸围慷慨的气势,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情热情。黄自先生的这些作品不仅在我国音乐生活中长久保持其艺术生命力,还对后来贺绿汀、江定仙、夏之秋等同类作品有深远影响。

而我音的老院长贺绿汀也积极投身爱国歌曲的创作中,《游击队歌》是当时流传最广的一首合唱曲,音乐充满了明朗的活力和自豪的气概,成功地反映了在人民战争中游击队员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化启蒙

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后期,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诸多弊端,逐渐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五四”的先驱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代表工业革命(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学敞开思想的大门,反对愚昧,否定专制,追求个性解放。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一直以启蒙为己任,尽管由于内乱或外患,启蒙的进程屡屡被打断,但启蒙的话语一直不绝如缕,启蒙精神一直得到正面评价。

讲到文化启蒙,在音乐领域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我音。建立于1927年,由五四运动代表人物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萧友梅担任教务主任。蔡元培先生多年来都宣传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同时他鼓励学生发起这样的爱国救国的行动,他更是利用自己的力量来推动五四运动。

而萧友梅先生在任国立音专校长期间,非常重视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方针的贯彻,在教师条件还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果断的设立民族器乐演奏学科。同时,亲自向学生开设了有关中国古代音乐方面的课程,实际上就是当时将讲授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的最早尝试。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秉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道德感和神圣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籍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人民一起奋斗,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