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发布时间:2020-11-09浏览次数:343

44.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2分)(教务处)

20185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621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做出了具体安排。9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强调指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今年3月,上海市教育大会召开,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强调“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努力当好全国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围绕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上音本科教学启动了新一轮的本科教学改革工作。

依托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全院早已达成的共识。教师回归课堂、教授回归本科教学已经全部实现。2019年春季,借助上海音乐学院学习贯彻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暨2019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东风,学院狠抓立德树人成效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国际一流本科音乐院校为标杆,大力推动一流本科建设。

2019410日上海音乐学院召开了学习贯彻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暨2019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国家和上海教育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双一流”和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传承新时代美育内涵,以一流本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心,以本为本、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的一流音乐人才。

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程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音乐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跟国家和上海市高校思政工作步伐,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全员育人、专业育人等方面取得成效。

2018年,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揭牌,举办首届中国红色音乐文化论坛暨第二届全国音乐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协作论坛,创设中国红色音乐文化育人联盟;2018学年,本科教学开展了思政课小班化教学,全面建设精品思政课;贯彻强调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设立思政课实践学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落实,强化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学校党委书记走进课堂开设《文化中国》系列课程,获市教委重点立项支持;歌剧《贺绿汀》结合“音乐思政”新概念,将党支部建立剧组,探索并建立四位一体作用的艺术思政教育新平台,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新形式,将红色基因融入上音学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市《关于构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统一部署,我院于2017年制定并实施了《上海音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方案》。2020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三年来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特制定《上海音乐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全面推进我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溶盐入汤,全面覆盖,层次递进,凸显特色”为课程思政工作总体改革理念。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进“全过程”、“全培养阶段贯通”、“全责任主体覆盖”的“课程思政”2.0升级。

二、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

201811月,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形成教书育人长效机制,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保证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务处推动了本科教学学风整改工作。成立教学纪律巡查小组,严格执行工作日一日一查制,并形成常态化管理;成立“教学质量考察评估组”,以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力求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关于建立听课制度的若干规定》,实现院(系)领导听课制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督促各级领导深入一线了解教学情况,解决教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保证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94月,本科教学正式启动“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师风与本科教学质量督导”(以下简称督导组)专项工作。督导组以《上海音乐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师风与本科教学质量督导组工作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指引,秉持“以本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采取听课、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记录、研判与反馈,帮助教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师德师风”与“本科教学质量”双督导模式下的具体工作中,督导组按专业分为五类:音乐学与艺术管理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类、音乐表演类、音乐科技类、通识教育类,并向下分设11个小组:音乐理论组、键盘组、弦乐组、管乐组、民乐组、声乐组、艺术辅导组、艺术与科技组、作曲指挥组、舞台表演基础组和通识教育组。督导组以双督导模式对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记录、研判与反馈,旨在帮助教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本学期的督导过程中,参与督导人数达55人,督导次数计164次,基本实现了全院教师督导全覆盖。“双督导”模式的运用不仅培育、树立了一批优质课程、教师教学典型,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了教学检查与评估力度,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使教学典型能够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并最终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视野开阔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提升本科实践教学的反哺效果

2015年以来,学校实施本科实践教学进改革,制定《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形成了以艺术实践、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为主要实践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加大艺术实践教学力度,实现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传播功能,2016年起启动施行本科教育“双实践周”,取得了丰硕教学成果。以师生创作排演原创歌剧《贺绿汀》《汤显祖》、交响曲《丝路追梦》《炎黄颂》、原创音乐剧《梦临汤显祖》、《长征组歌》、多媒体交响剧场《良渚》、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跨界融合作品《东去西来》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水平舞台展演,将实践教学与本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高水平的实践平台,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统一,切实加强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歌剧《贺绿汀》的创作、排演、巡演,更成为学院艺术科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综合成果体现,成为学院展示教学成果、服务社会文化的标志典范。

四、深入推进2020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本科教学改革为助力,实施动态化课程设置,实施分类培养。以《上海音乐学院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指引,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工作重心,以专业布局、课程建设、学生发展为中心,以2020本科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国际一流院校为标杆,打破学科壁垒,提倡多元发展,加强专业通识教育,贯彻因材施教。招生改革为抓手,为人才培养质量年工作打开突破口。

8月份,在专题辅导、部门研讨的基础上,整合制定了《上海音乐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工作方案》,搭建了工作组织架构。以激励项目为抓手,实施多层次、全方位人才激励项目。深入开展“音才助飞”“登峰计划”“珠峰计划”等人才培育计划,扩大项目培育适用对象,强化项目实施效果,挖掘学生潜力,提供高品质的实践平台,储备一批后续优质力量。

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师激励计划

为深入落实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 2018—2020学年学院在继续落实日常教学激励、实践教学激励、带教导师激励、优秀教学团队及名师艺术工作室激励项目,实施在职教师坐班答疑、教授挂牌答疑的基础上,以本科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本科教学秩序巡查、本科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同时,不断夯实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教学实体化、可量化、可检测化,将实践教学激励落到实处。

根据市教委上报激励计划数据要求,截止20205月,我院为本科生授课教师数为432人,共开课1353门次,其中教授、副教授授课门次数为770门次,占比56.88%。参与答疑及辅导的教师数为2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1人,占比为57.19%。教授、副教授授课为本科生上课达到100%



45.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1分)(教务处)

一年来,我院始终在“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方面,认真贯彻和落实各级下达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有关法律和规定,并以素质教育为载体,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考评等各个环节,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入宣传与学习《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进一步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力度,促进和提高我院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和两个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深入有序地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展现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学校的风采。

二、组织机构完整,工作机制顺畅:

我院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了立体化的工作网络和管理机制。其中,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工作部署;语委办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应的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教务处作为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秘书处,充分发挥其全院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功能,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的工作内容。

三、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教学常规有机结合:

我院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基本阵地,为了切实落实到位,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到教育教学要求之中,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都要说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

202010月,学院迎接上级对我院的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对我院开展音乐为特色的语言文字工作给予较高评价。目前,学校已经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教职工业务考核紧密结合,即把语言文字规范化条件列入教师的考评、业务评优之中,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四、通用语言和文字工作情况良好:

高校是知识的高地,对全社会有辐射和引领的作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现代化人才的基本和必备条件。多数大学生将直接面临就业,在校期间通过培训测试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基础,形成较强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利于整个社会语言文字环境的改善。

我院师生员工在工作、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均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各类会议和大型的宣传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也达100%

今年,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要求,我院进行了第十一次本科二年级免费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保证测试工作顺利完成,我院加强了统筹安排和宣传力度,让学生们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和教委的工作政策,提高对依法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发动学生全员参加测试。此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我院共有311名学生报名,实际有257人参加测试,实际参测率为82.6%,获得二级乙等以上共有249人,测试达标率为96.8%,在上海市高校中名列前茅。

我院自2009年首次开展大学生免费普通话测试以来,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迄今为止累计完成了2914人次的测试工作,参测率、达标率逐年上升。

五、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活动开展有机结合:

为了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知识教育,我院结合全国“推普周”活动,开展了“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在全院引起较好的反响。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开展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极大拓展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教育载体,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深入人心。如在学校教学场所,办公区域包括会议室全部安装了“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宣传标牌,并利用语言文字工作网、院报、宣传栏等电子信息媒介宣传语言文字知识,提高学校师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

动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委、共青团中央共同倾力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参加这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的品牌节目,充分展现了我院大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和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浓郁的弘扬中华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此次大赛选送的上音学子全部顺利晋级上海市《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拔。

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的实施意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建设,提高语言文字管理干部与教师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我院推选了语委办相关负责教师参加了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主办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与规范知识培训、上海文化与方言教学培训、经典诵读教学师资培训。通过语言文字活动的开展和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规范用字,规范用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深刻感受到语言文字并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还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创造、保存、传播文化的基本工具,是国家民族的象征,它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承。生活在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六、结束语: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性工程,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院语言文字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潜力,形成了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特色,建立了有效的工作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工作措施,但是仍然需要再接再厉、不断完善。我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建设等具体情况,进一步促进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加强和推进我院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创上海音乐学院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为创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区而不懈努力。


46.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含“双一流”高校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原”“高峰”学科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2分)

加快推进“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出成效。2019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双一流”中期建设评审,建设符合度与达成度与建设成效等获较好评价,在教育部全国高校负责人培训班上介绍上音“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专题报告;向市有关委办局汇报2019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情况;2019年上海市高校分类评价位列“应用研究型”高校40%-60%排位区间(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音乐与舞蹈学”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二。

以本为本”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申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上海市通过,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立项2项;开设一批国际学科前沿领域的全英文课程和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课程,打造“金课”。2019年,在第16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第49届贝尔格莱德国际音乐比赛、第25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小提琴比赛、第39届国际双簧协会吉列-福克斯双簧管比赛、2019美国E-国际钢琴大赛、2019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金钟奖等各类重要国际、国内赛事中我校学生表现优异,取得傲人成绩。

 加快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出以党建牵引一流指标、战略管理、决策执行、资源配置、人事绩效考核晋升与绩效薪酬、荣誉体系一体化的“1+6”战略管理核心构架。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建立大中小一贯制“朋辈导师”机制,构建教师工作委员会,启动学校从机构、团队及个人的全绩效考核机制。

1、学科建设总体情况

面向世界音乐的发展态势,面向中国音乐的传承传播,面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任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上海音乐学院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等重要精神,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落实“四个服务”。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总体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共识、聚焦学科,编制形成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6]61号),到2020年,上海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2018]5号)中指出:重点建设一批一流学科,以一流学科为引领,辐射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形成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支持大学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2、“双一流”高校建设与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三个一级学科取得优异成绩。1223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第43次专题会议通过将上海音乐学院列为第二批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83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87号),明确“按照‘一校一策’的方式,支持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展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加快建设一流水平的地方高校。”在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开局年完成阶段目标,各项重大办学成果喷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以遵循“美育”传统特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标准、出思想”办学思想,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以推动音乐文化“走出去”,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音乐与舞蹈学”为引领,辐射带动“艺术学理论”与“戏剧与影视学”,实现三个一级学科互为补益、协同联动的学科格局,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以改革发展重大建设举措与学科机制创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形成新的学科制高点。

2018515日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上音2018年项目评审会,上音高水平建设项目“符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和《深化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同意立项。由学校党委总体战略部署,院长办公会负责落实制定政策、推进实施,成立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及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党政各职能门落实保障,通过2018-2020年三年建设,以“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与一流音乐大学。2018年上海音乐学院高水平建设方案共分为七个部分,即: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流音乐人才培养、高水平艺术科研与文艺创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协同创新与社会服务、一流大学校园保障建设。

3、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

根据《关于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收入分配机制试行意见的通知》(沪教委人[2017]56号文),全面部署、统筹推进,启动上海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组建工作,严格遵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增量撬动存量”,全院范围内组建团队、酝酿人选、申报遴选,充分尊重初拟团队带头人意见,经院学科专家会议、院学术委员会议、院长办公会议、院党委会研究审议,按要求、按学科门类拟组建12个上海市高水平创新团队申报。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公布上海音乐学院2018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入选名单的通知》(沪教委人[2018]108号),批准上海音乐学院团队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9个,建设周期从201810月起至20219月止,分为战略创新团队与重点创新团队两类。

制订《上海音乐学院“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沪音院字(2018)3号 ),遵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推进一流学科柔性人才引进及学科建设成果的验收与绩效评估工作。以聚焦团队发展模式和创新收入分配机制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为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提供人才支撑。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稳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通过团队建设带动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优秀教师队伍。

4、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

为了依法规范我院艺术科创资源与创新成果转化管理工作,调动我院广大教职工从事艺术科创资源与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8年底《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科创资源与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正式颁布实施。目前,已实现了一批成果转化的成果。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应用研究型艺术类高校,对接国家战略、探索具有艺术类高校特色的成果转化路径,激发教职工的创新能力,鼓励科研开发,协同院内科创资源与创新成果与社会资源的联动,积极推进与践行“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对于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乃至服务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911月,上音文创产品亮相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胡劲军莅临展台指导,观摩了装置使用演示及观众体验的费迪曼逊四维系统,观看了我院阿卡贝拉艺术表演和上音优秀师生作品展。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和新理念。上海音乐学院在文创教育以及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推动音乐艺术教育赋能上海文创。我院将在不断完善自身学术发展及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持续助力产教融合。

202010月,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如期在线上进行。这是上音立足世界音乐前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音乐人才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