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课程思政专项育人试点”的建设,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两门试点课程:1、钱仁平、王中余:《中国新音乐:改革开放40年》2、刘灏:《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与创作实践研究——从AI作曲技术出发》。两门课程面对研究生群体共千余人,展开了为期4个月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附:钱仁平、王中余:《中国新音乐:改革开放40年》课程大纲
刘灏:《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与创作实践研究——从AI作曲技术出发》课程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研究生部统一填写) | 课程 名称 | 中文 | 中国新音乐:改革开放四十年 | ||||
课程时长 | 一学期 □一学年 | 英文 | Chinese New Music: From 1979 to 2018 | ||||
任课教师 | 钱仁平 王中余 | 职称 | 教授 | 主要学术领域 | 作曲理论 | ||
课程类别 | 专业必修□ 限______________方向研究生必修 共享课程 (可供各方向研究生选修) | 授课对象 | 博士□ 硕士□ 博/硕 | ||||
一、课程概述 【课程概况及在本学科类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为对象,讲授这一时期代表性作曲家的音乐观念与创作技法,讲授重点是具有创新性或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通过理论讲解与典型作品的示例性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作品在观念与技法等方面与改革开放之前以及国外同类音乐作品的异同。 这一课程的学习既能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扩容学生的作品储备,同时亦加深学生对相关音乐文献的理解,并进而对学生的表演、创作以及学术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本课程在音乐与舞蹈学硕博研究生课程中隶属工具与史论板块,侧重音乐作品形态结构的解析以及相关音乐分析方法的引介。 | |||||||
二、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学习本课程之前,原则上须修毕和声、曲式、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等作曲理论及史论课程,并对西方共性写作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以及20世纪主要作曲家的代表作品有一定了解。 | |||||||
三、课程目标 【修完本门课后能够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等】 修完本课程后学生对中国当代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对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及结构形态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对于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及文献阅读能力亦会有所增益。 | |||||||
四、适用对象 【如本课程主要适用于该一级学科的部分学科方向,请注明】 本课程适用于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工程及各音乐表演方向硕、博研究生。 | |||||||
五、授课方式 【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示例分析、小组研讨、延伸阅读、布置作业并改题、聆听音响、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方法,以专题讲授的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上述教学内容。 | |||||||
六、课程内容 【详细描述课程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主要技法、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以及代表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个案研究等。 重点与难点是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思维与技法及其演进。 | |||||||
七、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 考核方式: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平时测试主要采取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堂汇报、课后作业与辅导答疑等方式进行,期末考试采用作品分析报告或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标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 |||||||
八、编写成员名单 【列出编写成员姓名】 钱仁平、王中余 | |||||||
九、课程资源 【列出本门课程的参考文献、相关刊物、数据库、常用网站等】 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钱仁平:《中国新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
注:一至九项内容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研究生部统一填写) | 课程 名称 | 中文 | 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与创作实践研究—— 从AI作曲技术出发(上海音乐学院思政课程系列) | ||||
课程时长 | □一学期 ☑一学年 | 英文 |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and creative practi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 starting from AI composition technology | ||||
任课教师 | 刘灏 | 职称 | 副教授/硕导 | 主要学术领域 | 作曲与作曲理论技术、电子音乐设计、音乐科技 | ||
课程类别 | 专业必修☑ 限_电子音乐设计、音乐科技_方向研究生必修 共享课程☑ (可供各方向研究生选修) | 授课对象 | 博士□ 硕士□ 博/硕☑ | ||||
一、课程概述 【课程概况及在本学科类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提到的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相关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有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八个方面辩证统一的相关指示,同时基于我院建设特色思政课程的相关要求,本课程从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应用模式出发,深入挖掘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包括影视音乐、流行音乐等各类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实例,使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有一个系统的 认知,并深入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代文艺产业发展的核心意义与重要性,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文化自信,并以新时代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结合当下最前沿的AI 作曲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切实做到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同时也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路观、价值观和艺术观。课程性质是专门为音乐工程学生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从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技术制作水平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电子音乐设计、音乐科技的学生除了应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完善的人格和较高的人文素质,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AI作曲技术是感知、理解、体验、视听结合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程讲授AI作曲技术的基本特征与规律,重点阐释诉诸听觉的纯音乐与诉诸技术的算法模型相结合以后,产生全新的音乐创作手段——基于算法的“AI作曲技术”。《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与创作实践研究—— 从AI作曲技术出发》(上海音乐学院思政课程系列)同时也是一门系统介绍AI作曲技术的发展简史、审美特征、表现手段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创作理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旨在增强学生新时代下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视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AI作曲的模型编写、编程语言设计,了解主要的AI作曲的类型、算法、著名编程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作曲手法,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AI音乐设计能力,提高艺术素养,为学生从事相关的艺术传媒、文化教育、人工AI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以中外的优秀人工音乐作品为对象进行基础技法研究,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理论和人工音乐的基本常识,创造规定情境中的听觉形象,处理音乐与数据的对立、对位等关系,奠定音乐设计与制作、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学生的多方位、科技背景下的创作能力。 | |||||||
二、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数字音频基础 传统音乐分析 电子音乐设计 音乐科技——电子产品研发技术 python跨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 | |||||||
三、课程目标 【修完本门课后能够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等】 1.介绍传统音乐的流变 结合本人的《泱泱华夏·八音觅迹——中国传统音乐漫记》系列专辑,对传统音乐知识进行普及,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包括传统乐器、少数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等)的流变,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做深入的剖析,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2.应用音乐创作实践 结合本人影视音乐方面的相关创作实践与开预设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当代电影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应用手法进行梳理,其中包括红色音乐元素、民族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并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应用音乐作品的范例,引导学生独立分析与创作具有传统音乐元素的当代应用型音乐。 学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有基本的分析以及鉴赏能力,能够根据算法模型的不同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人工音乐的创编。掌握良好的编程技术以及电子音乐设计技术,有独立创作音乐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算法数据语言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人工声音处理系统对声音,音乐进行编辑,整合,运用全新的数字化语言进行音乐设计的工作。 3.思想教育层面 通过对红色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的深刻解读,梳理新中国 70 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在专业教学层面,通过分析包括音视频、谱例等传统音乐在当代文化产业中应用的实例,探究传统音乐元素与影视音乐、流行音乐等多元化当代文化载体的融合模式,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植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 |||||||
四、适用对象 【如本课程主要适用于该一级学科的部分学科方向,请注明】 音乐工程系 电子音乐设计专业 音乐科技专业 | |||||||
五、授课方式 【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电子科技进行实时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技巧,将各种人工智能、算法音乐、音乐制作设备以及最前沿的教学技术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 |||||||
六、课程内容 【详细描述课程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 主要内容:人工智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代的人工音乐制作技术;音乐科技的发展历程;不同种类的人工智能音乐设计方法 本章重点:音乐人工智能的普遍特征以及技术手段。 本章难点:音乐人工智能的不同类别的技术手段以及衍生程序。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述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音乐的起源及发展,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试听不同的人工艺术作品,使学生对各科技手段有所了解。 从“科技”这个概念来谈论“音乐人工智能” 1、“科技”是历史性概念:音乐设计形成发展的三个时期:纸笔所构成的传统作曲时代、音频数字音频工作站的设计时代、人工智能作曲的科技时代 2、音乐人工智能技术分类: 音乐生成:利用科技性的手段,利用人工智能程序进行音乐的创作,生成等工作 音乐信息检索MIR:基于内容的音乐信息检索CBMIR(Content-based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是一个结合音乐和计算机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 其他性质的音乐人工智能技术:智能音乐分析、智能音乐教育、乐谱跟随、智能混音、音乐机器人、基于智能推荐的音乐治疗、图片视频配乐等应用等 习题与作业: 1.简述音乐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的阶段。 2.简述人工智能时代算法音乐的特征。 3、论述人工智能音乐艺术与时代审美的结合。 基本内容:国内外音乐人工音乐,AI作曲的发展现状,商业发展前景,传统音乐在新时代下的全新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成型的音乐创作程序。 本章难点:传统音乐语言在人工AI作曲中的体现。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让学生掌握音乐人工智能的分类;通过对不同的音乐人工智能平台的任职,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音乐的表现形式,人工智能音乐的分类和人工智能音乐的特性;使学生能够对传统音乐艺术与新时代科技的融合有更清楚的认知。 目前成熟的AI作曲技术 1.A.I. Duet — Google Magenta项目 谷歌大脑,是谷歌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开发出来的一款模拟人脑的软件,它通过数据链接将万台处理器进行相连从而形成了一个互通的神经网络 2.Jukedeck Make作曲系统。 Jukedeck是Ed Newton-Rex1创立的公司。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现如今,JukedeckMAKE正式亮相在大家的视野之中。这是一款可以直接创作音乐的软件,用户只需要掌握Jukedeck MAKE的控制界面,就可以轻松的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原创音乐。
AI Flow Machines是索尼公司所研发的人工智能作曲系统。 例子:索尼公司运用AI Flow Machines创作的人工智能音乐专辑《Hello World》、“Daddy’s Car”等艺术作品。 习题与作业: 1、简述传统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其与人工智能艺术数据化的相互关系。 2、简述传统音乐语言是怎样在人工智能科技中体现的。 3、简述音乐人工智能的表现方式。 4、简述人工智能音乐的特性。 5、简述人工智能音乐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主要内容:算法音乐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计算机语言详解、传统音乐在计算机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 本章重点:计算机算法的基本作用;算法音乐的特点;数据化音乐语言的使用方式。 本章难点:计算机语言对传统音乐语言的阐释和渲染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述和算法音乐片段欣赏,使学生掌握音乐在计算机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了解传统音乐与信息化制作手段的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编程音乐语言设计的特点、处理方式等有所了解。通过有代表性的算法音乐的展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程序所产生的音乐的特点与艺术感觉。让学生对“生成艺术”有清晰的认识。 例子:Pierre Barreau、Denis Shtefan、Arnaud Decker和Vincent Barreau创造的一个AI作曲家(并称之为“Aiva”)所创作的古典音乐 习题与作业: . 1、简述计算机课语言对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
(四)JUCE框架讲解(包括录音、后期缩混、音频编辑等)(16学时) 主要内容:JUCE框架概念讲解,JUCE结构在录音、后期缩混、音频编辑领域中的运用与实践,本章节也是上海音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之一。 本章重点:让学生掌握JUCE框架的基本使用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习掌握到JUCE框架对于音频程序的兼容性作用,让学生能够掌握C++应用的开发。 本章难点:JUCE框架的认识与使用,用户界面的使用,对于音频的处理方式。 教学要求:本章的教学从JUCE(Jules' Utility Class Extensions)软件本体出发,通过运用这个软件的用户界面对音频、图像进行直接的处理。通过展示JUCE中众多覆盖音频、图像、XML分析、网络等方面的类别让学生对于这个软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与认知。 本章教学也会邀请上海谷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振林教授就“基于JUCE框架下数字音频与音乐AI开发概论”进行系列讲座,这是上海音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其中之一。 习题与作业: 1.欣赏一段由JUCE编辑出的音频作品,说出其中的音乐艺术特点。 2.利用JUCE封装的VST、RTAS、AU等技术代码。 3、利用JUCE开发各种音源,效果插件。 4、对M-AUDIO、Cycling74所开发的厂商进行研究,归纳相似规律。 5、利用JUCE编辑一段音频数据化信息,生成一条完整的音乐作品。 6、利用JUCE设计一个C++的应用程序,实现对软件的开发。 主要内容:传统音乐语汇在算法音乐中的表现形式;人工智能音乐艺术创作的本质学习;不同的算法模型的研究;算法模型的不同模型搭建方式以及有机组成形式。 本章重点:不同种类的算法模型的基本构成;不同算法模型所产生的音响效果的不同;不同算法模型种类在实际软件中的运用;传统音乐语言的数理化转换。 本章难点:对不同算法的掌握以及使用;利用算法技术对传统音乐语言进行转换。 教学要求:通过不同的算法演示,让学生学习到传统的音乐语汇在算法技术中的数理转化,通过不同的算法模型例子的展示,让学生对于传统音乐艺术中如旋律模进、调式转变、音程的收缩与扩张、和声音高的纵横排列、配器乐器音色的搭配比例与融合、曲式中的递进回旋等的音乐技术信息进行算法数据化的转换。 例子: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模型、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模型 习题与作业: 1、举例说明传统音乐技法在算法音乐中的转化模式。 2.写出三种不同的算法模型的基本构造。 3、谈谈算法模型所创作出来的音乐的美学效果。 4、创作几首基于算法模型下的人工智能音乐作品。 (六)音乐人工智能产品设计方法(8学时) 主要内容:音乐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方法以及思路;利用人工智能的编程语言进行产品设计,程序开发。 本章重点:音乐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 本章难点:音乐人工智能产品开发所使用的编写语言与设计思路。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观赏外国成熟的音乐人工智能产品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产品设计的一般规律从而掌握其中的设计本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能够有音乐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的思路。 例子:Kares系统下的音乐创作实例,通过Kares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对于音乐人工产品进行研发 习题与作业: 1.谈谈音乐人工智能产品设计方法的异同; 2.简述音乐人工智能产品制作方法的种类与不同; 3、分析一到两个你喜欢的音乐人工智能产品; 4、谈谈音乐人工智能产品所产出的音乐艺术与传统音乐艺术的异同; 主要内容:MIR音乐检索系统的领域概述、MIR音乐检索系统的研究课题介绍、MIR音乐检索系统对于传统音乐的影响与传承;总结与展望。 本章重点:MIR音乐检索系统的领域实质。 本章难点:MIR音乐检索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对于传统音乐艺术的影响。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观赏音像资料,使学生了解MIR的历史发展构造,声乐研究基础以及音乐语言的塑造,阐述这种系统对于传统音乐的影响与发展。 习题与作业: 1.根据技术可能性,谈谈音乐检索系统MIR对于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方式。 2.尝试自己构建一个小的传统音乐文化数据库。 3、谈谈传统音乐的文化现状。 4、利用MIR音乐检索系统对于传统音乐中的某一种风格或者民族乐器进行检索。 | |||||||
七、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 本课程采用结课作品及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考核方式,以便真实地反映学生成绩。其中:结课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含提问、讨论、笔记、课堂纪律等)、课后作业三项内容。其中,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各占平时成绩的40%,课后作业占60%。 结课作品包含软件开发,音乐评测系统开发,音乐人工智能作曲系统开发,电子音乐设计等等。 | |||||||
八、编写成员名单 【列出编写成员姓名】 刘灏 | |||||||
九、课程资源 【列出本门课程的参考文献、相关刊物、数据库、常用网站等】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用授课内容,无固定教材。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周志华著:《深度学习》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瑞,钟国富,李孟璇著: 《Keras深度学习实战+GAN 实战生成对抗网络》 重庆出版社 3、冯寅著: 《计算机音乐技术》 科学出版社 4、弗朗索瓦·肖莱著: 《python深度学习》 人民邮电出版社 5、 (美)伊恩·古德费洛著: 《Deep learning》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注:一至九项内容请用宋体5号字填写。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