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通知 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8-05浏览次数:798

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决定实施2019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全市遴选推出一批整体改革领航高校、重点改革领航学院、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方向,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遴选数量和要求

(一)整体改革领航高校

遴选数量:2019年拟遴选“整体改革领航高校”10所左右。

申报要求:“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原则上由学校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申报。申报单位须将领航学院、团队和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任务,申报方案中须包括至少3个“重点改革领航学院”、8个“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70门“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建设内容。

(二)重点改革领航学院

遴选数量:2019年拟遴选“重点改革领航学院”20个左右,每校限报2项。

申报要求:主要以学校二级院系为申报对象,原则上须由学院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申报。领航学院建设须将领航团队和领航课程建设纳入学院整体建设任务,申报方案中须包括至少1个“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15门“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内容建设内容。

(三)特色改革领航团队、精品改革领航课程

 “特色改革领航团队”、“精品改革领航课程”不再单独遴选,入选“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和“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项目所含团队和课程自然认定为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精品改革领航课程。

三、建设重点

(一)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形成课程思政操作规范

领航高校要结合实力较强的一级学科尤其是“双一流”学科,系统挖掘和梳理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编制相关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领航学院要从专业和人才培养出发,挖掘不同专业中蕴含的育人要素,编制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二)加强制度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现代治理体系

领航高校和院系应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环节,建立一整套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管理办法。发挥评价导向功能,通过制度性设计,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将课程思政要求作为重要考核要素。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通过教学比赛、专题培训、集体备课等方式,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经验,对全市其他高校发挥领航示范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请各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及时发掘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强化责任落实,形成课程思政改革长效机制。

(二)申报材料要求:

1.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思政部等)不参与本次领航系列申报。

2.所有申报学校均需提供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出台的相关文件制度、课程思政简报等相关佐证材料。

请各校于2019625日(周二)前将申报材料(《汇总表》、《申报书》、相关佐证材料)一式六份寄送至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徐汇区茶陵北路211号楼101C室,邮编200032),电子材料请发送至deyuzhongxin@126.com

联系人:车车,王振雷;联系电话:6416394564163885

附件:

1.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申报汇总表

2.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整体改革领航高校)申报书

3.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重点改革领航学院)申报书

4.特色改革领航团队申报表

5.精品改革领航课程申报表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19610


附件3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

(重点改革领航学院)

申 报 书




学校名称:上海音乐学院

学院名称:民族音乐系

负责人:刘灏

申报时间:2019619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96

一、基本信息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手  机

刘灏

副书记(主持工作)、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13917888669

工作联系人

姓  名

职务/职称

手  机

周立文

辅导员/讲师

15201923582

二、前期工作基础

(重点介绍上海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学院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评价考核等方面工作举措、创新做法)

20189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上海音乐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要求,以民族音乐系为试点展开课程思政建设。

  1. 以教书育人为主要任务,建设“三全”育人模式

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民族音乐人才,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所在的每一个角落,真正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各种社会实践为载体,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使得学生在开拓眼界、提升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充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新时代民乐人。

2019年恰逢建国70周年,在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民族音乐系与新华社上海分社、徐汇区文化局、岳阳医院、“凤之翼”眼科医生、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武警上海总队训练基地等单位开展共建合作,举办建国7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以红色经典作品为主,时长一小时左右,以此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1. 创作一批具有强引领性和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

民族音乐系本年度有三个创作项目:民族管弦乐《古乐·新声》(项目负责人:史寅)、室内乐《水墨姑苏》(项目负责人:刘灏)、独奏曲《赤壁》(项目负责人:张碧云)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并有张碧云、陆轶文获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

以些创作项目为代表,民族音乐系计划于2019年度,创作一批具有强引领性和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演,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将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民族音乐的文化宝库中,使其在新的时代仍然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1. 打造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坊

我系党员教师汝艺计划于20197月,开展中国二胡历史珍贵声响与绝艺的档案保护存续——孙文明二胡艺术研究高端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期),以此项目为试金石,探索传统艺术保护与高端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民间艺术到专业学科,全方位地继承和传播,从而实现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事业特殊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一步提升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艺术的时代活力,增强文化自信。


  1. 完善“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指标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被纳入考核指标,这也是我院的一项重要的考核要点。

 “社会服务贡献”通过各学科提供的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总体情况和若干“代表性案例”,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服务社会的特色与贡献,克服“一把尺”评价的弊端。“学科声誉”由参评学科专家对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道德等情况进行评价。



附件内容:

  1. 思政课程建设方案(民族音乐系)

  2. 原创交响乐《英雄颂》(刘灏)

  3. 前期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谱例(刘灏)

  4. 西来东往”外国留学生名师讲堂(刘红)



三、项目建设方案


(重点介绍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设计、方法举措等内容,同时详细列出领航团队、领航课程建设方案。领航学院建设要满足至少1个团队、15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教学改革设计

传统文化为抓手,“三步走战略”为主要途径。

  1. 挖掘思政元素

以健全文化自信的总体目标为导向,从现有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试点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课程,探索建立“课程思政群”,第一阶段于2019上半年完成

  1. 编写特色教材

在“课程思政群”的基础上,编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音乐专业教材,并将课程思政的主要理念贯穿其中,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本中形成教学体系,第二阶段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

  1. 建设常态体系

2021年前,完成建设广泛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彻到音乐周、音乐会、音乐节中,使其常态化、大众化。


  1. 方法举措

  1. 建设“四维课程思政群”特色教学体系


从专业、学院、教育系统、社会四个维度,由点及面地建立特色思政课程,形成“课程思政群”,以集群效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可持续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 专业:从现有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建设一批具有思想性的民族音乐特色专业课程。

  2. 学院:建设一批以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具有价值观导向意义的选修课,在学院内形成影响。

  3. 教育系统:建设一批以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的网课,在教育系统内形成影响。

  4. 社会:建设一批以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


  1. 以长三角地区为首发站,推广社会课堂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建设一批面向社会的民族音乐思政专题讲座,首先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巡讲,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民乐课程思政向全国辐射的首发站。进一步总结在长三角地区的教学巡讲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课堂教学体系,向全国推广,真正走到人民群众的身边,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乐来切实提高人们心目中的文化自信。


  1. 领航团队:

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以教师党员为代表、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民族音乐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思政教学体系。

民族音乐系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成员:

刘灏(作曲、电子音乐作曲)、 陈春园(二胡)、汝艺(二胡)、霍永刚(二胡)、邢立元(二胡)、祁瑶(古筝)、牛矾琼(扬琴)、徐碧(扬琴)、张碧云(柳琴、中阮)、 田鑫(笙)、周立文(二胡)

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系的其他教师,也全部参与课程的建设。


  1. 领航课程建设方案

新设课程:

  1. 《泱泱华夏·八音觅迹——中国传统音乐漫记》

《泱泱华夏·八音觅迹——中国传统音乐漫记》 项目紧扣“文创50”条中有关实施网络文化提升计划和培育网络文化龙头企业的有关要求,以上海音乐学院的优势学术资源依托于喜马拉雅FM的传播平台,打造一款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质的独特电台栏目,向大众介绍普及中国传统音乐(包括传统乐器、少数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等)的流变,并提供相关的经典作品鉴赏,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切实提高百姓心目中的文化自信。

目前项目已获首批成果转化试点立项。


  1. 《中国传统音乐声音地图》

华夏大地的每一个地区都拥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音乐风格或剧种,比如西北地区的秦腔、苏州的评弹、河北的梆子、福建的南音等等。这些音乐风格不仅具有地域特征,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人文研究价值。本门课程拟以中国地图为基准,用小程序的形式,针对不同省份的代表性音乐风格及作品做细致的介绍,结合音频与图像,一方面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本门课程的普及与推广。


  1. 《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与创作实践研究——从AI作曲技术出发》

基于我院建设特色思政课程的相关要求,从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应用模式出发,深入挖掘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并以新时代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结合当下最热门的AI作曲技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包括影视音乐、流行音乐等各类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实例,使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并深入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代文艺产业发展的核心意义与重要性,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时代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 《民族音乐讲中国故事》

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从时代迭变,到革命历史,再到改革开放,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故事。以民族音乐为线索,将这些时代一一串联起来,用中国人的音乐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


此外,在教学改革中,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入挖掘,新增课程如下:

  1. 室内乐(传统乐种、当代创作)

对传统音乐及当代乐种的室内乐作品进行排演和学习,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通过民族室内乐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于本学科和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树立文化自信。

  1. 乐队合奏、艺术辅导、民族器乐艺术辅导

通过多个层面的演奏训练,为学生普及民族音乐历史知识与中华文化的流变,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植文化自信,实现思想政治的引领价值。

  1. 中国传统谱式认知与实践

通过对于传统谱式的阅读和学习,从记谱的层面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流变,同时也能够通过记谱法的优劣性能对比,归纳总结,提升对于各种音乐要素、文化要素的认知与理解。

  1. 外文语境下的民族器乐教学法

课程主要讲述专业英语与民族器乐教学法的衔接,锻炼学生的民族器乐教学能力与外文交流水平,此门课程的开设,对于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1. 古汉语基础

对古汉语进行研究和认知,使得学生今后在研读各种古谱时有迹可循,同时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自信。

  1. 不同地域风格音乐的演奏艺术及其文化理解

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演奏艺术及其文化流变进行学习,了解国内乃至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状态,综合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1. 中国戏曲主奏乐器演奏及文化

对于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进行相关的介绍与学习,同时了解各种主奏乐器的历史与背景故事,从中学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流变,对戏曲音乐有进一步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

  1. 中国戏曲文学剧本研读

通过对戏曲文学的研读,学习中国戏曲文学的名家名作,对戏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戏曲音乐的创作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中国民族管弦乐法(专业必修课同时面向全院开放选修)

民族管弦乐法作为专业必修课,同时向全院开放选修,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了解民族管弦乐、认识民族文化,通过对于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各种层面的认知,提升文化自信。

  1. 中国戏曲经典唱腔学唱与解析

通过对戏曲文化的讲解与练习实践,邀请戏曲研究专家与表演专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戏曲唱腔与文化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戏曲作曲的同时,了解戏曲文化的积淀与流变,树立文化自信。

  1. 中国民乐经典作品解析

对民族音乐的经典作品、不同时期的民族音乐、红色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音乐文化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配置爱国情怀,实现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


在新设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内容,以健全文化自信的总体目标为导向,探索建立“课程思政群”,并针对相关课程进行教案的编写及教材汇编,将课程思政的主要理念贯穿其中,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本中形成教学体系,以期进一步推广。




四、预期效果

(列出预期达到目标,要求可抓可查可考核)

1.开设特色课程

在“思维课程思政群”中,开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网课、专题讲座等不低于15门(场),课程教案及音视频材料可做考核标准。

现规划开设课程有:《泱泱华夏·八音觅迹——中国传统音乐漫记》、《中国传统音乐声音地图》、《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与创作实践研究——从AI作曲技术出发》、《民族音乐讲中国故事》、《室内乐(传统乐种、当代创作)》、《乐队合奏》、《传统谱式认知与实践》、《外文语境下的民族器乐教学法》、《古汉语基础》、《不同地域风格音乐的演奏艺术及其文化理解》、《戏曲主奏乐器演奏及文化》、《戏曲文学剧本研读》、《民族管弦乐法》、《戏曲经典唱腔学唱与解析》、《民乐经典作品解析》等



2.编写特色教材

在“课程思政群”的基础上,编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音乐专业教材,并将课程思政的主要理念贯穿其中,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本中形成教学体系。


3.创作特色作品

创作(不少于10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音乐(民族管弦乐)作品,所有作品的演出音视频及总谱可提交做考核标准。


4.社会教学实践

2019年恰逢建国70周年,在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民族音乐系拟与新华社上海分社、徐汇区文化局、岳阳医院、“凤之翼”眼科医生、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武警上海总队训练基地等单位开展共建合作,举办建国7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以红色经典作品为主,时长一小时左右,以此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五、学校党委意见应明确说明是否同意申报、是否同意落实保障措施)

(是否同意申报等)










                                                                  盖章:

                                                                  年     月     日

六、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意见

是否同意立项等)











                                                                  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