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东方乐器博物馆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837

2019——2020年度工作总结

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

自2016年12月,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2017年3月9日,国家民委联合督查组督查调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巡视员宋全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揭牌后,2019年10月8日,我馆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宣布成为“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方乐器博物馆不但感受到鼓舞与骄傲,还感到了巨大的鞭策。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主题,把工作做深做实,对我馆的学术取向以及社会影响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夯实基地的工作:

1、充实、拓展“中国少数民族”展品和介绍的分量及含金量。根据不同的听众群体(儿童、音乐爱好者、外宾等)或不同的主题开放日,设计不同的讲解和视听内容。并大大增加艺术表演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发挥美育领头羊作用。

如,2019年第五届开放周博物馆系列活动“海纳百川,走进东方乐器博物馆";2020年第六届音乐开放周主题:“传承·传递·传习”,

美育教育毫无疑问是当下的“热词”。事实上,作为著名艺术类高校,上音一直致力于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感染人,这次开放周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团体,东方乐器博物馆特别根据孩子的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完成了互动式艺术熏陶。东方乐器博物馆史寅馆长表示:“音乐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型形式的抽象性,在欣赏音乐时应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想象。”

“我们博物馆的活动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介绍式的,不是灌输,而是双向互动。”第二场活动“传承—小荷才露尖尖角”音乐会就是典型的互动音乐会。演奏员来自上音附中与附小,介绍的主要乐器是二胡,用了二胡的独奏、重奏与合奏等形式。每个曲目演奏完,博物馆都会留出互动时间。演奏员和台下大部分观众,都是同龄人,互动起来效果特别好。孩子们问的问题,都很特别,有专业问题,也有主办方期待的熏陶普及性内容。“有孩子问,附中的宿舍是什么样子的,他可能是也想走专业路线的琴童;有孩子问,‘我平时练琴练不好,会不开心,你们怎么办’,这样的孩子可能就是想讨教经验的。”最让人感慨的是一个孩子在听完最后一个节目《我和我的祖国》之后,提问“我怎么感觉听到了两种声音呢?”这就是博物馆举办这类普及活动的意义,“小朋友的耳朵能自己发掘很多东西,不需要你灌输。”

2、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讲述世界(东方)民族文化多样性。既从学术上介绍了民族(地域)文化相互影响与交融的“文化圈”概念,又让观众自己去比较和鉴别,增加了知识性与趣味性。

如,2019年518博物馆日活动:甘美兰教学互动及学术讲座;研究生部选修课课程《加美兰音乐演奏》的学期成果汇报音乐会;承办上音世界音乐课程:印度塔布拉鼓教习课;

2019年4月29日《丝路梦想 乐师之旅——天平乐府“正仓院”复原乐器演奏会》等等。

2020年9月30日,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应邀参加上海音乐厅的展览,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音乐会的特展。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人大常委、市政府、市政协负责同志,驻沪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市各部委办局、各区以及部分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代表,部分外国驻沪领事机构官员及家属,2020年上海市“荣誉市民”和“白玉兰奖”获得者等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参观展览。此次展览精选出二十多件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是一次面向世界的展示,精选展品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多样性,更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体现,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用支持、创办民族音乐品牌学术研究(活动)基地。举办(承办)大型学术活动的方式,使参与我馆活动的人数以及持久性迅速增加,将我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和影响力极大地提升,同时,带来诸多方面的资料留存和研究成果的叠加,又促进我馆向研究性博物馆发展。

如,2019年4月28日,“非遗传承,萧声笛韵”—上海音乐学院和贵州玉屏奏响精准扶贫旋律;10月25日---11月30日,纪念古琴大家张子谦先生诞辰120周年,图片资料展;参加武汉音乐学院组织的“艺术院校博物馆(部分)馆际联合图文展;

在此,特别要提出的二个大型项目是:

(1)、2019年,我馆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彰显上海音乐学院的学术优势,组织上音作曲。理论、数媒、民族乐器演奏等专业的力量,将上世纪80年代我院陈应时教授翻译的敦煌乐谱(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一等奖和第26届小泉文夫奖)以现代表演方式《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搬上舞台。此举大获成功,不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还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此剧目在上海、敦煌、浙江、新疆、云南、武汉以及维也纳和日内瓦的联合国总部演出。

(2)、2019年,我馆发起“大同乐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并于2019.9.20-9.2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活动包括“学术研讨”、“后人访谈”、“乐器展演”和“文物展览”等板块,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业界形成了极大的反响。1919年,以郑觐文为首的上海艺术家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集演奏、培训、研究、乐器制作为一体的音乐团体之一:“大同乐会”,并提出“研究中西乐器归于大同”的宗旨,其活动对后来中国民族乐队的建制、传统音乐的整理改编以及民族乐器的改良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重温百年历史,以当下的眼光审视和解读郑觐文思想和大同精神,以历史的眼光评价大同乐会对中国音乐和乐器文化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二、2021年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开展项目

1.成立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民族乐团”,举办“古乐2—伊州乐印象”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赴新疆巡演。

2.举办新增少数民族乐器精品展。

3.馆校合作:与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杨浦区上音实验学校、市东实验学校,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联合设立专属各年龄层的大课堂展品知识介绍,小课堂浸润式互动授课体验音乐世界,乐器构造,展品绘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