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着力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思想状况是教师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活幸福和工作成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作为艺术类院校,上音的师生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故而思政工作也与普通大学有所不同。上音467人的教职工队伍中有269位专业教师,他们是上音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基于艺术教育的“师徒制”的教学模式,一对一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有相当紧密的联系。专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其实为做好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了解新形势下专业教师的思想状况,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调研聚焦教师与国家、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围绕教师的宏观价值、政治态度,对学校发展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职业发展,师生关系,参与学生思政工作的认知及活跃度等方面开展问卷调研。
调研覆盖全院13个系的专业教师,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艺术辅导教师,但不包括从事党务工作的专业教师。为确保问卷真实客观,在结合一定访谈预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问卷,通过问卷网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受调研教师通过PC端、手机扫码的方式进入平台参加不记名问卷调研。问卷投放150份,实际回收142份,参与问卷人数占目标群体的52.79 %。
表1 样本基本情况汇总表
性别 | 男 | 56 |
女 | 86 | |
年龄 | 30岁以下 | 5 |
31-45岁 | 101 | |
46岁以上 | 33 | |
民族 | 汉族 | 131 |
非汉族 | 8 | |
职称 | 助教 | 8 |
讲师 | 56 | |
副教授 | 56 | |
教授 | 19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 | 52 |
共青团员 | 3 | |
民主党派人士 | 33 | |
群众 | 51 | |
学历 | 本科生 | 23 |
硕士研究生 | 84 | |
博士研究生 | 32 | |
海外留学进修经历 | 是 | 81 |
否 | 58 | |
在校工作年限 | 5年以下 | 22 |
6年-15年 | 73 | |
16年-25年 | 37 | |
26年以上 | 7 | |
授课情况(可多选) | 个别专业课 | 92 |
艺术辅导课 | 37 | |
专业基础课 | 63 | |
选修课 | 20 |
本报告依据丰富、客观的问卷数据,结合个别访谈来分析目标群体的特征和思想政动态。报告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针对问卷的三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第四个部分总结专业教师群体思政特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工作建议。
1. 宏观价值与政治态度
上音专业教师学历、专业素养和专业专注度都较高,总体对宏观价值的把握和认识积极正面,关心国家发展和时事政治。在信息时代,教师们获取咨询的渠道多元,但总体参与评论程度不高。
1.1 政治态度与时事敏感度
从问卷数据看,上音专业教师的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认同度较高,思想上能保证高度统一。对于近年来党和政府的工作也是高度关注和认可。数据对比显示,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的专业教师相对没有进修经历的教师认同度要高。
表2 专业教师对重要政治观点的认同情况
表3 专业教师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过去很多观点认为,艺术院校教师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对时事政治并不关心。而此次调研表明,我院专业教师对时事的关注度也很高,各个方面的社会议题都有关注,特别是教育、文化方面。
表4 专业教师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情况
图1 我院专业教师关注最多的社会议题情况
1.2 信息渠道多元化,热点讨论参与度低
网络时代,教师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选择最多。但是在问及参与时事热点评论情况时,只有1位老师发表过深层次分析的评论或文章,84.5%的专业教师仅仅是阅读或与朋友私下交流的层面,占绝大多数。转发、点赞、简单跟帖评论是相对公开发表观点的三种方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专业教师自身对时事热点了解的需求仅仅停留在知晓层面,没有深层次研究的意愿;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但不愿意公开观点。
图2 专业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分布
图3 专业教师参与时事评论情况
2. 专业教师与学校事务参与度
学校的教学科研主体是专业教师,他们对学校发展动态的了解程度、个人职业发展的情况,都会对参与学校各项发展的积极性有所影响。
2.1 学校事务认知度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专业教师中,在上音工作超过6年的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情况知晓度明显高于入校5年以内的教师,可以理解刚刚入职的教师对于工作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获取学校发展动态的渠道来看,新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图4的数据中,课题组也发现教师间的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可见上音专业教师之间并非各自独立的,相互间交流互动还是比较频繁的。
表5 专业教师对学校发展近况的关注情况
图4 专业教师获取学校发展动态的渠道
基于对学校总体的了解情况,大多数专业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总体表示乐观。入校年限越长,乐观程度越高。
图5 专业教师对学校今后发展的看法
2.2 学校事务参与度
今年是建校90周年,通过对参与校庆活动意愿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上音专业教师的学源较近,大多在上音学习过,故而对学校的感情很深。对于90周年校庆的各类活动,绝大多数专业教师的态度都是积极参与。调查显示,31-45岁的青年教师积极性最高。
图6 专业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活跃程度
学校的各类活动中,专业教师参与最多的是系部教师会议及教职工大会这类指定性的活动,对于工会活动、志愿服务等非指定性活动参与的意愿不高。
图7 专业教师参与学校活动的情况
对于思政教育活动,63.38%的上音专业教师更倾向于线上交流学习。确实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网络在线的学习交流可以节省时间,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但缺点在于互动性不及线下活动,所以也有不少教师选择文体活动、主题研讨、党日团日活动等面对面的活动形式。
图8 专业教师愿意参加的思政教育活动类型
2.3 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情况
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对于职业认同度非常高,认为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一部分认为教师职业地位有所下降的教师基本是青年教师。
图9 专业教师职业认同情况
对于专业教师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最突出最普遍的是薪资待遇问题,入校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专业教师中有77.3%认为薪资待遇过低。这部分教师入职年限少,生活压力较大。当然超过60%的受访教授、教授也认为薪资偏低。可见薪资问题是当前教师职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图10 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瓶颈问题
3. 专业教师与学生关系
艺术有共性的地方,艺术教育带有很强的个性化,专业教师有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专业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案。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故而“一对一”的专业课授课模式使上音的师生关系非常紧密。上音“大中小一条龙”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师从一位专业教师,可以说情感深厚。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专业教师除了专业教学外,还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3.1 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情况
调查显示,所有专业教师每周都会与学生交流,50%专业教师每周与学生交流次数超过4次,交流内容最多的三项包括学生未来发展规划、其他课程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可见上音专业教师群体不仅仅是完成专业教学,更会关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
图11 专业教师每周与学生交流频率
图12 专业教师与学生交流话题
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也可以从学生遇到困难寻求专业教师帮助的频率得到映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71%的专业教师经常遇到有困难寻求帮助的学生。
图13 学生遇到困难寻求专业教师帮助的频率
这种紧密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从师生交流方式中看出。尽管当下通讯手段多样且迅捷,还是有92%的专业教师会选择与学生当面交流。
图14 师生交流沟通途径
3.2 专业教师与学生思政工作
新形势下,传统“师徒制”的观念在发生改变,专业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也变得开放。调查发现97%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不再要求“言听计从”的服从式管理,师生关系更趋向平等包容。
图15 专业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对于学校的思政工作,超过75%的专业教师表示满意,有73%的专业教师对参与学生思政工作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这其中副教授以上专业教师比重较大。可见大部分上音专业教师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的教学工作,也将学生思政工作作为己任,学校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是有力保障。
图16 专业教师对学校思政工作满意度
图17 专业教师对参与思政工作的意愿
4. 上音专业教师思政状况特点与建议
4.1 教师育德意识较强,进一步提高教师育德能力
调研发现,上音专业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还是非常高的,他们对学生不仅是授业解惑,也关注对学生传道。特别是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会主动帮助学生,也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择业等各个方面。可见他们的育德意识还是很强的。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思政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所以学校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有利条件,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例如,在时事问题的分析评论能力上,目前大多数的教师仅仅是知晓或私下与人交流,公开的深度评论极少。要正确引导学生,教师首先自身要有鲜明的观点和合理的引导方式。这也就需要学校出台响应的规章制度和系统培训计划。
4.2 解决瓶颈问题,增强教师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要提升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思政工作的积极性,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思政工作。从当前教师的思想动态来看,专业教师对学校发展情况,特别是学校重大发展规划等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可以更多得利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这一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思政教育活动形式,超过60%的专业教师希望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借助当前便捷的即使通讯手段,学校应该思考将更多的教师思政工作网络化,可以结合慕课,聊天室等形式,发展线上活动。当然教师的思政教育必须是立体多元的,线下活动对于教师的团队凝聚力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将教师聚集起来,需要学校在活动策划上多做功课。
此外教师所反映的职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也需要学校予以解决,减少并消除教师的负担,提高职业认同和成就感,是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保障。
4.3 增强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专业教师的模范作用
在此次调研中,党员教师(含预备党员)占52%,数据显示党员教师在重要政治观点的认同度总体高于非党员。但对某些观点持不太赞成和说不清楚的党员比例高于非党员。对学校事务参与意愿方面,党员教师积极性高于非党员,但在与学生交流的频率上,党员教师低于非党员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不明显,所以要增强党员专业教师的党性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