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我院原创歌剧《贺绿汀》12月9、10日应邀在广东汕尾艺术中心上演,圆满完成2018红色寻根之旅巡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主任石奇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树,我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副院长廖昌永等共同观看了9日晚的演出。
此次《贺》剧的上演是汕尾市建市30年来第一次演出歌剧作品,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追捧,现场气氛火爆,演出每到高潮之处都喝彩不断。谢幕时廖昌永登台带领全体演员再度唱响《上音,我的爱》。
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历史悠久。位于汕尾市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最早领导了土地革命,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汕尾也是人民音乐家、我院老院长贺绿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927年他参加海陆丰起义,在此期间他吸收传统音乐元素,写下了中国第一首革命战歌《暴动歌》。同时这里也是《贺绿汀》剧中男二号丘东平烈士的家乡,是他少时成长的地方。 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剧组特意在歌剧第二幕中加入由汕尾当地艺人演绎的白字戏,多媒体视觉及布景就地取景,改为“红场”实景。
海丰县作为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红色资源丰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要求,12月7日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海丰县人民政府签署共建红色音乐文化研究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今后,海丰县人民政府将会为上音师生思政教学提供实践场所,共同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并开展红色文化进上音活动;上音也将定期举办系列红色音乐艺术普及讲座和音乐会,开展艺术实践等文教活动。双方将共同促进海丰音乐教育水平,为海丰音乐教育师资的进修和深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走进海陆丰革命老区,感受贺老战斗过的地方
“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演”已成为《贺》剧巡演的一大亮点。把党建思政工作建在火线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在巡演过程中不断学习中国革命历史,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来到海陆丰,全体剧组师生参观了红宫红场。这里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海清老师为剧组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思政课。陈老师从上海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之间的渊源谈起,为大家先后介绍了彭湃烈士、丘东平烈士多位海陆丰籍革命志士的奋斗生涯,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革命岁月,但作为青年人,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思政课上,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指出,在贺剧的排演之初,95后的同学也许对剧中的精神感受不深,但当大家来到海陆丰革命老区,这个贺老院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便能感悟到剧本创作的现实基础。上音创排这部歌剧是想通过革命音乐家、文学家的奋斗生涯展现中国革命历史;将贺绿汀、丘东平等革命青年追求光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志向启示当代青年,提高思想认识。
剧组师生还瞻仰了位于海丰县的彭湃烈士纪念馆、丘东平烈士故居。
原创歌剧《贺绿汀》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救亡图存,争取解放的宏大历史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人民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怎样从青年时期开始把个人融入大时代,始终向往光明,奋进不止,成长为时代的歌手、人民音乐家的感人故事。全剧以真实典型事例为主要情节,表现贺绿汀承先启后,融会中西,开辟文化自信和追求卓越的音乐之路。全剧以主义的真、人格的善、艺术的美,树立起主人公艺术人生的光辉典范。
在国家艺术基金、上海市教委“校园大师剧”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支持下,2018年5月初,该剧在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此后开启全国巡演,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所到之处都广受好评。至此,贺剧中几乎所有出现过的场景地点都留下了剧组巡演的足迹。
供稿: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