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音乐学院与台湾爱乐民族管弦乐团联合呈现的“古调不句号”音乐会于12月2日,在台湾高雄市大东文化艺术中心演艺厅成功举办。
音乐会由方琼教授领衔,我院声歌系部分师生参与,台湾爱乐民族管弦乐团演奏;以古诗词与民歌的结合为表现形式,以人声和乐器的配合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核。整场演出的十首作品都曾作为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杰出代表登上过国内外各大舞台,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这次,其中的八部作品被进行了全新编配,为台湾爱乐民族管弦乐团量身定做。为保证人声在大体量乐队中的表现力,所有作品在配器以及乐队编制上都进行了调整,在整体音响结构丰满、音响体量扩充的情况下,保证了音乐语言的完美诠释。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曲《长相知》道不尽两岸人民一衣带水的骨肉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静夜思》又道出了多少游子对于故园的思念。“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一曲《幽兰操》,展现了中华文脉高洁、坚忍的独特气质,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动力。演出以一曲加演作品《但愿人长久》结束,这首歌曲的词取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艺术家们以歌唱的形式演绎出来,更别有一番风味,曲末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唱出了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人民使用着同样的方块字,说着相同的语言,拥有共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脉牵连着两岸人民的共同血脉,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演出现场盛况空前、座无虚席,精彩演出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赞许。许多台湾同胞在观看演出时热泪盈眶,他们为艺术家的深情演绎所感染,更为中华民族骨子里流淌着的共同血液所温暖。演出结束后,许多热情的观众纷纷来信祝贺。“上音方琼教授的这场音乐会让我由衷钦佩。经常留意方琼古诗词音乐会的动向,也一直关注。我敬佩她的艺术造诣、她的大美传统文化和我们作为大国的文化自信。”更有观众以诗作相贺。
将古诗词与民歌艺术相结合,以音乐为载体,以人声和乐器的完美结合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核是传播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全新尝试和思路。由方琼教授带队的我院演出团队,在深刻理解作品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极强的艺术加工,将艺术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诠释地淋漓尽致,为民歌艺术赋予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撰稿:刘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