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如约来到北601教室,倾听作曲系部分学生的最新作品,这是他此前留给同学们关于“当代上海”的命题作业。
《慢城》(徐唯尊)《东方明珠》(朱索拉)《弄堂》(蒋骁然)《沪上烟雨》(罗子扬)《江音·申音》(刘奕城)《活力魔都》(陈子安)等作品,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有加入上海元素的沪调,也有节奏明快的电音,还有融合青浦采风的人声,描绘出年轻学子眼里的上海声音形象。
去年以来,在作曲系青年教师陈功组织下,一批对歌曲创作有兴趣的同学形成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开展采风、创作、交流研讨等活动。徐唯尊同学今年还以此项目申报“音才助飞”计划并入选。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对此寄予厚望,数次召开座谈会,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思想、畅谈人文、激励创作。
对于同学们的这几首作品,林在勇一一做了点评,他强调,创作一定要来源于真实,只有最本能最真粹的东西才能打通情感。他督促同学们多读书多交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准、认知能力以及对历史的关照能力,尤其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切磋,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
自古英雄出少年,林在勇希望年轻作曲家们扎根生活,真正理解上海内里的筋骨,才能创作出把握时代脉搏的、有力量的“当代上海”作品。
作曲系党政负责人也参加了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