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进行的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由我院俞丽拿教授领衔的《国际一流弦乐演奏人才的培养》(成果完成人:俞丽拿、郑石生、李继武、沈西蒂、丁芷诺、蓝汉成、方蕾、何弦、黄滨、曹敏)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是目前教育领域政府类最高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自1989年举办首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以来,迄今为止已举办七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是教育战线的一个著名品牌。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教师〔2013〕14号)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沪府发〔1998〕17号)等文件精神,上海市教委启动了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我院高度重视,教务处和教学部门通力合作,于2013年年底组织申报了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经上海市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和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励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我院《弦乐演奏教学成果》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民族室内乐教学成果》、《作曲教学的课程国际化及成果推广》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市教委高教处的关心指导下,《弦乐演奏教学成果》申报团队及教务处利用寒假时间与市里知名专家一道开展研讨与交流,就成果项目名称、成果展示方式、成果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斟酌修改,最终成果修改名称为《国际一流弦乐演奏人才的培养》,由上海市选派参加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经过半年多的评审与公示,《国际一流弦乐演奏人才的培养》教学成果成功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长期以来,我院坚持精品教育战略,致力于全面建设一流音乐院校。学院积极推进各类教学改革,及时总结人才培养经验,推出教学成果。常年来,始终树立全院育人的意识,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体办学水平在国内始终居于领先地位,专业水准逐步达到国际一流,以高尖端的音乐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应用,为上海市乃至我国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音乐学院拥有中国建成最早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弦乐专业,八十余年来,为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弦乐演奏和教学人才。随着国际国内音乐生活的发展和古典音乐人才培养机制本身的变化,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弦乐专业的教师立足自身固有的传统优势和特点,努力寻找与国际先进的音乐教育机构所存在的差距,并充分考虑中国和上海的现状以及整个中国专业音乐领域的实际状况,从高等艺术教育的原理机制上探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实践平台和交流互动等多个层面打造全新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教育体系。其教学成果奖充分展现了学院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学质量和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代表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