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3日,上海音乐学院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和《忠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分别演出4场。两部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在音乐创作、舞台表演、舞美等方面的创新受到京城观众的热烈欢迎与好评,体现了上音近年来在原创音乐剧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也集中展示了上音“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成果。
上海音乐学院作为教学单位,按照院长廖昌永倡导的“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上音的原创剧目排演与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剧目排演课程教学形式,以毕业大戏向社会公开展示。此次进京演出,旨在推动人才培养、艺术实践与市场的深度对接,与音乐剧行业紧密联动,更好地促进上音音乐戏剧系为中国的音乐剧发展事业贡献更多的剧目作品,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剧表演人才。
《春上海1949》由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编剧/作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安栋作曲,是一部集音乐、戏剧、舞蹈、舞美、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原创音乐剧,全剧分为“春节”“春游”春寒”“春雷”“春澜”“春光”六幕。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原型创作的音乐剧,讲述了上海虹口继光高级中学(原麦伦中学)的学生们怀揣着爱国心和强国梦迎向光明的新时代,在新中国诞生之际不畏白色恐怖,迎向光明的新时代,做出令人惊叹的英雄之举。剧中角色都是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而且该剧作为上音音乐戏剧系2019级学生的毕业大戏,演出主力阵容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师生,满台处处洋溢着活力逼人的青春气息,看上去更像是一部激情四射的“青春歌舞剧”。剧中唱段旋律、调式、配器、唱法、结构等植根于“红色文化、海派文上海的历史感、现代感展现了上海现代化历史进程。该剧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今年在上海已经演出了8场,累计约5500人次观看。
《忠诚》由陆驾云编剧、甘世佳作词、安栋作曲、钟浩导演,讲述了在白色恐怖和战火硝烟的险恶环境下,一批共产党人为了秘密保存在旧上海的数万份党中央核心机密文档(党史称“中央文库”)不落敌手,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漫长的岁月,经受艰苦牺牲的严峻考验,接力守护、完成特殊使命的故事。《忠诚》是国内首部以音乐剧形式呈现这一红色题材的舞台作品,整体音乐更具当代风格,融合摇滚、流行、国风、戏曲元素给北京观众带来新颖的视听体验。
“这两部大戏的主创团队主要由上音师生组成,两部剧在京演出,是近年来我系取得的艺术成果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两部音乐剧的作曲、艺术总监,安栋介绍,过去二十多年,该系共创作十多部原创音乐剧,其中有三部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上音创排的作品比较重视演唱和音乐性,《忠诚》《春上海1949》两部戏都属于当代音乐剧风格,更加年轻化和接地气。其中既有江南文化的元素,同时也有沪语的说唱以及青年群舞群唱,这些都深受青年观众的欢迎。”
音乐剧的排演实践是培养职业演员的一个关键途径,上音音乐戏剧系迄今已培养出一批活跃在音乐剧舞台一线的演员。比如,《春上海1949》的两位主演方书剑、蔡淇尽管还是在校学生,但已经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安栋表示,为了让学生尽快成长为具有良好素养的职业音乐剧演员,该系采取了很多举措。比如,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演出机会,将行业内的经纪公司、制作公司等请到学校进行演员招聘的面试,招聘过程公开透明,无论学生是否被录用,都要告知学生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快速融入音乐剧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鼓励大一大二学生先学好基础课程,保证完成本校的重点剧目;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到校外参加市场剧目的演出。
将音乐剧唱段设计为不同课程
《春上海1949》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剧中唱段“心动”已经成为很多青年学生参加音乐剧专业考试的“必唱曲”;赞咏上海红色之城精神的唱段“白玉兰”,被方书剑作为单曲发表在网易云并获得了网易云的推荐。《忠诚》中的唱段“燃烧这团火”去年作为单曲在东方卫视推出的“爱乐之都”节目中演出,有了很高的传播度。
“音乐剧的排演和教学不能割裂开,而是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此,我们将《春上海1949》和《忠诚》这两部音乐剧的排演过程做了体系化、课程化的设计。”安栋介绍,课程将剧中的每个唱段按照音乐形象或音乐风格来归类,或抒情或喜悦或悲情或动感等,以相似风格的西方剧目(唱段)来做对比研究,每个唱段的研究设计为一个课程;对每个唱段的人物角色进行相关的戏剧理论研究;通过角色互换机制,让每个学生学会剧中所有角色的唱段,从而对剧目有全局性的把握。在排演实践中,学生也学到灯光、舞台音响的使用等技术,对舞台的认知大大提升。
另外,在音乐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引入观众评价机制,邀请媒体、导演、制作公司、部分市民对学生的表演做出评价,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进步很快,借此机会,也将学生介绍给市场上的相关各方。很多学生没毕业就得到了演出音乐剧的邀约。
数字媒体设计为剧目添彩
本次在京演出的两部音乐剧,既有上海地域特点又具现代感的舞美设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媒体的设计过程包括两个层次:艺术层面总体的考量和技术方面的总成。”两部剧的多媒体总监、上音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程瑜怀介绍,进入剧场之前,教授数字媒体设计的专业老师带着学生进行虚拟舞台的前期创设用软件生成每一幕的舞台3D效果;进入舞台后,对装台的过程,对灯光效果乃至演员服装的实际效果等都会有考量,然后分析、总结,如何最高效地达到预期的设计,再调整之前所做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设计思维。
她说,每次大型音乐剧、歌剧演出都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对于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来说,在排演过程中,通过观摩演员肢体的动作、声音方面的变化,对于理解整个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情绪情感等,都有很大帮助,由此去考量怎样从中提取一些元素做设计。
程瑜怀介绍,为了节约成本,更适合巡演模式,他们特别简化了这两部剧的舞美装置。比如,两部剧故事发生的年代相同,地点都在上海,可以共用很多布景;不用过于复杂、庞大、奢华的舞美装置,而更多、更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虚拟背景设计。在多媒体影像设计方面,突出每部剧的特质,比如,《忠诚》采用具有紧张感的重构、解构的方式,表现在多变、复杂、危险的环境下,共产党员依然坚守自己的初心;《春上海1949》以春为主题,有些布景的风格比较清新,着重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前黑暗中的曙光。
程瑜怀表示,现在城市空间展、景观艺术展、沉浸艺术展、装置展等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展览形式越来越多,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场景很多,数媒专业的学生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