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暑期是社会上孩子们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培训班的高峰。当下,刚刚放了暑假的上海音乐学院也开了个弦乐表演的“培训班”,但让不少人意外的是,想要读这个班,竞争非常激烈,申请者中竟然不少已经是弦乐表演艺术领域的国家级课题主持人、高校教授、乐团首席!是怎样的魔力让这些来自全国,已堪称行业精英的优秀人才聚在上海?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也进行了了解。
这个正在授课的“班”,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管弦系承办的“弦乐艺术表演人才培训”项目,6月底开班,持续两个月。记者了解到,和普通的培训项目不同,这个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弦乐表演领域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评论人才和理论人才,从四个维度立体化地“推进新时代中国弦乐艺术话语体系建设”,助力中国弦乐艺术跻身国际前列,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上音方面透露,培训项目首先针对的就是演奏的高端人才,“让他们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在国际重大音乐赛事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紧缺人才培养,则是为中国弦乐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优先招收中西部地区学员,旨在缓解中西部地区弦乐演奏人才和教学人才的短缺,并力图打破弦乐艺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项目还培训弦乐艺术评论人才,是为了“打造一支具有弦乐艺术专门修养的音乐评论队伍”,以便在公众群体中更好地普及和推广弦乐艺术;同时,项目重视中国弦乐艺术话语体系建设,提升这些原本就优秀的人才的理论修养,通过开设弦乐艺术史、弦乐创作、弦乐表演美学、弦乐教学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理论课程,推动弦乐表演和弦乐创作,建立中国特色弦乐艺术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最终构建中国特色弦乐艺术话语体系。
吕思清来上大师课
这个培训项目也确实吸引到了全国大量优秀人才报名,按照上音的培训方向并秉持“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遴选出的30名学员,包括了中西部地区学员7名,副教授、国际获奖者以及省部级课题负责人23人。
要为优秀人才培训,上音有这个自信。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弦乐艺术开始在中国传播,上海就是其第一个“栖息地”,百年来,上海在演奏、创作、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也推动了中国弦乐艺术的迅猛发展。此次的培训项目依托上海音乐学院优质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联合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CM)、中央音乐学院等国际国内高等音乐学府,邀请国内外一流的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表演艺术家,从理论研修、学术交流、艺术实践并重的角度出发,开设学术讲座及专家授课,通过开设弦乐艺术辅导课程、室内乐排练课程、学术讲座、音乐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员们在61天的培训中,与国内外40多位顶尖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学习,探索弦乐艺术的无尽可能。
事实上,开班仪式时的专家阵容,就已证明了这个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的“含金量”——项目负责人盛利教授、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教授以及十位学员,在开场共同合作演奏了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霍尔堡组曲:前奏曲》;随后,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为学员们讲授了小提琴大师公开课。他们的亮相,都受到了学员们的热情追捧。
“我们期待这个培训,能推动新时代中国弦乐艺术的创新发展,使中国弦乐艺术进入或保持国际一流水平,进一步呈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上音方面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