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两会聚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厚植文化自信?全国政协委员廖昌永和谷好好这样说

时间:2023-03-12浏览:450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也提到了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

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厚植文化自信?如何让更多的青年能爱上中国传统文化?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了文艺界别的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两人均表示,先要对年轻人种草,让他们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廖昌永甚至还CUE了全国政协委员“意公子”,希望更多这样的主播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廖昌永委员

 不要为考级而学习,学中国文化是为了提高修养 

沿着淮海中路一路向前,上海音乐学院一幢幢历史建筑和3300平方米的美丽花园与街区相连,不由得让人驻足流连。

“上音成为2022年在上海市中心开放的第一所高校,我们倾心打造‘美育教育+沉浸式’特色校园开放模式,欢迎市民到这里来休憩,让美育思想在建筑载体中得到提升阐发。”廖昌永介绍,上音歌剧院旁一座被称为“音乐城堡”的德式建筑曾是贺绿汀院长昔日的办公地点和上音的图书馆。目前,上音将其规划为音乐大师空间与上音会客厅。在“音乐城堡”旁的小白楼是一幢建于1930年代的三层砖混结构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未来将会成为对外合作楼。紧挨着的红色建筑建于1936年,是一栋典型的英国花园建筑风格的楼房,未来将会成为上音的美育楼。

“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上音作为高等音乐学府,既有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也有服务社会社区,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功能。打开校园围墙后,我们将开设一系列美育大讲堂,除了音乐外,还会有诗词、书画、建筑等艺术赏析讲座,举办一带一路乐器展、书画展、手稿展等,让市民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廖昌永介绍说,在城市音乐会客厅,可以开展各种分享活动,比如今晚有一场《茶花女》的歌剧,在开场前观众可以聆听关于人物关系的导赏;又如在探讨原创歌剧时,主创人员可以边喝咖啡,边开创作会议。市民可以在这里遇见主演。高雅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也可以很亲民。做到人民大学为人民。”

谈及如何厚植文化自信时,廖昌永说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到国外演出时,剧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排练结束后大家参加Party时都唱着自己家乡的歌,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国家文化的推广者。欢乐春节——中国新春音乐会在国外举办时,国外的观众朋友很惊讶,原来中国的音乐那么好听,这让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作为中华儿女,要讲好中国故事。”

他鼓励年轻人学习中华文化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建议青少年为了考级而学乐器学围棋,这太功利了。”廖昌永认为,古时的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们的生活很饱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

廖昌永表示,近年来,诸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出圈对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自己本人也是“意公子”的粉丝,有时上班途中会打开抖音听对方娓娓讲述一首诗、一幅画。“据我所知,‘意公子’做这样的传播传统文化的账号也坚持了很多年,需要沉下心来,也要耐得住寂寞,如果中途就放弃了,就没有现在的‘意公子’了。”

这与艺术家们对中国文化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廖昌永在观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时曾被深深震撼,但他深知,台上优美的动作是台下百遍千遍乃至万遍的打磨。“文化自信,需要从高速发展变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有10年坐冷板凳的定力和恒心。”廖昌永鼓励,年轻的艺术家要做恒星,不要做流星。“想当年江南Style一炮而红却马上销声匿迹。贝多芬的9部交响乐部部经典,成为传世之作。”

在廖昌永看来,坚持文化自信,还要敢于“打破师门、走出校门、跨出国门、敞开心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自主举办重要国际音乐比赛,选拔培养音乐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艺术教育现代化。

他建议,由教育部、文旅部共同部署,以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家“双一流”院校与特色艺术类高校为试点单位,举办1-2个综合性国际音乐比赛,形成音乐艺术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赛方案,实现关键环节上的突破,保证“国家队”“特种兵”的“战斗力”。

他还建议,坚持最高标准、最好质量,通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音乐比赛检验人才培养水平。将高水平场馆建设与重要国际音乐赛事结合起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谷好好委员

 通过美育大课堂,培育更多新青年新观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昆55出全本《牡丹亭》登台北京,一票难求,掌声雷动。昨天是首演上本,今天是中本,明天是下本。”采访谷好好委员时,她十分激动,“从满台青春靓丽的身影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未来。”

她认为,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是最能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当年昆曲《临川四梦》世界巡演时,每次演出完毕,观众们站起来长时间鼓掌,久久不愿离开。“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彻底征服了他们,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彰显我们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戏曲中讲述的很多真善美的中国故事提振人心,充满智慧和力量。演员们在台上鲜活的演绎,感染力十足。我们应该通过世界巡演的方式,以文交友,让戏曲成为构建全世界人民的桥梁,进一步厚植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语境下,让戏曲出海,加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谷好好说。

在她看来,戏曲艺术既要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人才,也要培育对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观众,方能成就全方位的自信。

谷好好建议,中国戏曲也要重视对年轻人种草。“这些年,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着。比如不断活跃文化市场,加强文旅融合;利用数字赋能,推进戏曲+;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戏曲可以进商圈、进驻旅游景点;我们还成立演艺空间,做文创展示,让戏曲走进电影、游戏、讲座、演出等。”

这些年,谷好好忙得有点脚不点地,她迫不及待地在推广中国戏曲,开设社会层面的形式多样的美育大课堂,培育发掘更多新青年新观众。“文化要繁荣发展,关键是人。我们需要积极开发市场,和产业相结合,培育一批又一批喜爱戏曲艺术的观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到,“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戏曲领域该有怎么样的作为和担当?谷好好认为,新征程上,如何适应时代特点,如何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建树,考验着每一位戏曲人。“戏曲的传承发展只有在中华文明中寻找到源头活水,守根护脉,方能以古鉴今,才能在舞台上把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薪火相传,才能守正创新地用戏曲语汇构建起中国叙事、中国表达、中国价值,让世界看得到、看得懂,这才符合国家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的需求,也对进一步厚植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这正是戏曲人时代的使命,也是发展新机遇。”

对此,谷好好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她建议要高度重视探本溯源对戏曲发展的促进作用。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化遗产、经典古戏“活起来”,充分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让全社会都能源源不断接受丰厚滋养,从而增强历史自觉,更坚定文化自信。

她还建议,建立健全中华文明探源舞台艺术创作的扶持机制。鼓励院团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从中华文明的宝库中寻找符合剧种艺术特点的内容题材,探本溯源,去芜存菁,激发创作灵感,健全完善对经典著作、诗词歌赋、传统老戏、经典话本等进行挖掘、整理、改编、研究的创作扶持机制;本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采取政策制定、资金扶持、演出体系、社区服务等展示平台给予重点支持,倡导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科技在艺术表达、传播方式上创新,孵化和创作出一批有代表性、有筋骨、有品质的精品佳作。

她还建议要通过承担体现中华文明的重大主题性创作演出,引领并推动优化戏曲人才的机制培养,鼓励更多的青年戏曲人参与到学习与传承中华文明中来。与此同时,鼓励院团、主创人员与博物馆、高校、地方志等机构紧密合作,将戏曲艺术纳入国家整体文化教育领域。“同时,依托网络智能AI和云技术拓展等科技手段,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容挖掘、储存处理、科学利用和共享互动,更加生动准确地讲述中华文明的真善美,实现多元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