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堂-《生活中的音乐》讲座综述

时间:2022-05-21浏览:108


20225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结合本次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由东方乐器博物馆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协办的博物馆讲堂-《生活中的音乐》于518日上午1000在腾讯会议顺利进行,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陶笛艺术研究所所长赵洪啸老师我馆邢媛老师主持。讲座围绕生活中的小物件,用最简单的方法,演奏最灵动的音色;将制作技术、文化理念传播给听众。聆听本次讲座的除本院师生外,还吸引了业学者专家和其他院校青年学生们的参与。




讲座伊始,我馆邢媛老师在介绍到赵洪啸老师是网红音乐教师,他能通过一片树叶、一根吸管、一个竹节,便能够带领大家捕捉到生活中的乐趣。同时,本次5.18国际博物馆日东方乐器博物馆系列讲座活动,也在中国博物馆协会主会场湖北省博物馆同步线上开放,受到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史寅馆长在发言中首先向各位听众致以问候并表示热烈欢迎。继而回顾了2009年我馆新馆落成时,赵老师前来到我馆做工作仿、讲座等活动的情形,赵老师这些年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得到了业界的欢迎和肯定,此次来博物馆讲堂主讲,对我馆的活动有了很大提升。



赵老师在讲座中讲到生活中的音乐是如何发现的,他的答案是感悟音乐、创造音乐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是先要学会聆听万物之声。从“聆听“出发,带着听众一起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声音。比如,塑料袋、吸管、啤酒罐子、保鲜膜、碗碟、亚克力杯子、矿泉水瓶、柳树枝、花坛、小药瓶,甚至吃剩的核桃壳、夏威夷果壳、蛤蜊壳等等,都可以被制作成一件件有意思的小乐器。赵老师的理念用最诚挚的热情爱生活,不应该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天地万物皆乐器,创造出无限可能。




赵老师一一展示着他的宝贝。即使是毫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精心打磨成好听、好玩的小乐器。赵老师认为,在听觉的同时,动手能力也很重要,要感兴趣、肯动手、勇尝试,勤总结,从而开发思维想象力。他在教学时教热爱的、擅长的、学生喜欢的,玩中享受。他说,做老师的意义是点亮火种,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音乐之美照亮每一个学生。




赵老师现场还分享了如何做小乐器,如陶笛,材料需要小药瓶1个、小尖刀1个、剪刀1把、电工胶带1卷,塑料吸管1根。首先将药瓶盖打开将里面的小垫片取出,再盖回去,找到瓶盖上离中心偏1毫米处,小尖刀戳进去,进行旋转钻孔;然后,拿出吸管将下端捏扁,捏扁的长度等于钻孔的直径,吸管的长短代表音高,吸管越长音越低,两剪出音,真是神奇。此时吹奏,模仿陶笛的最低音已出现。



讲座内容丰富且充实,临近尾声,针对赵老师的精彩讲座,线上的听众踊跃提问,进行探讨。在赵老师的世界里,音乐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生活因音乐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赵老师说到,音乐是玩出来的,音乐没有界限,喜欢的就是好的,认同就是好的,应该对每一种音乐给与尊重和了解。像赵老师这种玩音乐的心态去教学、学习,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让听众贴近音乐,更能创造出音乐的无限可能。



最后,我馆邢媛老师总结,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的魅力,不仅仅是拨动人们心弦的歌,还能触动人们心灵深处。在多元文化的概念下,音乐一定有其文化历史背景。目前,我馆已有接近40年的历史,近十多年的活动方向都是想要带领公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音乐之美浸润每一个人的心里。






文字:褚婉吟

审稿:邢媛

本期编辑:褚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