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落实“文代会”这五年:庚续红色基因,坚定守正创新

时间:2021-12-20浏览:1221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深入总结新时代文艺工作面临的新实践、新要求,深刻回答事关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开启了崭新局面。

12月17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认真听取并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分享着近期的文艺创作成果,畅想着未来的文艺发展之路。

上音院长廖昌永当选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有感触。他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总书记的讲话为文艺工作者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让大家充满信心地迎接新一轮的工作和挑战。全体上音人备受鼓舞,认真学习贯彻文代会精神,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距上一届文代会召开五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师生,使得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更加深入、践行更加自觉、思想更深入人心。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方向与文艺工作创演导向,深刻把握艺术教育规律、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规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好上音校史中的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打造一批原创的重大红色主题作品、提炼上音人“红色血脉”的新时代内涵,从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中开启新征程,激发起再创辉煌的精气神,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


红色育人,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上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聚焦“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音乐人才”的培养定位,将思政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红色音乐文化研究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新模式。

在全国艺术高校中,率先推进以思政课建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大力探索结合专业特色的“1+2+22+49+x”“课程思政”和“行走的思政课堂”,推进全过程融入、全培养阶段贯通、全责任主体覆盖,形成“音乐思政”创新模式,在演出剧组设立党支部,边排演边讲党课,取得显著成绩,还在创新团队、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上设立功能型党组织。

原创歌剧《贺绿汀》、音乐剧《春上海1949》、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等原创剧目,在常规党支部基础上,加强剧组临时党支部建设。贺剧全国巡演21场,被新华社称为“新时代的精神长征”。2021年献礼建党百年“2+5”重大文艺创演项目,作为学校师生学习党史的特色载体,将思政课堂设在排演现场、采风沿途、巡演路上,一路演、一路学,将党支部建在剧组,为全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生动鲜活的优质内容。

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党支部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民乐系成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校。

今年,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学校开设20门“音乐党课”示范课程,服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和区域党建,迄今已经走进全市多个区及企事业单位,推动上海红色、海派、江南文化品牌建设;“音乐党课”创新“音乐+党史”讲、学、演形式,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与文化润边,开展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


坚守人民立场,推动红色音乐创作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上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加强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大力弘扬红色音乐文化的时代主旋律,以“建军百年”“建校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继续深耕红色音乐文化创作。

进入新时代以来,上音人响应号召,奋发有为,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完成了一批鼓舞人心的新作:交响曲《丝路追梦》(周湘林、叶国辉、张旭儒、赵光、尹明五曲)、《炎黄颂》(周湘林、赵光、张旭儒、尹明五曲)、歌剧《贺绿汀》(张千一等曲)、音乐剧《海上音》(赵光曲)、《梦临汤显祖》(徐坚强曲)、《春上海》(安栋曲)等获得认可。

此外,打造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一路走来》《向往》《血战湘江》等3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古田军号》获第32届金鸡奖最佳音乐作品奖,《空气灼热》获得格莱美音乐奖最佳古典乐奖(提名),《保重》等3部作品获评全国优秀抗疫歌曲。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音精心筹划,提前布局,打造献礼建党百年“2+5”系列重大文艺创演项目,推出歌剧《康定情歌》、歌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音乐剧《忠诚》等5部大型原创作品,以及歌剧电影《贺绿汀》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经典复排巡演共七大项目,献礼建党百年。

5月23日,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亮相辰山草地音乐节,开启全国巡演,引发热烈反响,新华网访问量达1.13亿;原创音乐剧《忠诚》于7月9日首演于2021东方美谷艺术节开幕式,在奉贤区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成功连演两场,入选由文旅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系列;原创歌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于8月5-6日在上音歌剧院连演两场。歌剧《康定情歌》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2017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演导向,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貌,创作了歌剧《贺绿汀》《汤显祖》、音乐剧《海上音》、交响乐《王羲之》《炎黄颂》《古乐新声》、多媒体舞台剧《东去西来》《笛韵天籁》等大型原创舞台作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担当育人使命,高品质地举办了《音乐理论人才培养》《古诗词传承人才培养》《歌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等四项人才培养项目;凸显表演学科主体优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开展了《长相知》古诗词歌曲音乐会、中外手风琴作品音乐会、原创歌剧《汤显祖》、交响乐《丝路追梦》等巡演项目,部分作品还受邀前往海外,由国际知名乐团演出,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音乐剧《春上海1949》以及两项小型作品和5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再次获批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使得近五年来我院在该基金立项数全国领先。

2018年,洛秦教授领衔的《中国音乐史学基本问题研究》、徐孟东教授领衔的《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这在全国专业音乐院校均属首次,标志着我院科研综合水平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20年,廖昌永院长负责的《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研究》再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今年,刘英副院长负责的《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研究》、冯磊副院长负责的《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研究》再次分别获得艺术学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使得我院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数已达五项。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近年来,上音也通过展开一系列国际国内合作,推进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和传承传播。

原创歌剧《汤显祖》受邀登上悉尼歌剧院、欧洲青年歌剧节舞台,用西方歌剧体裁演绎中国故事,向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的力量、“中国故事”的动人和歌剧“中国创造”的水准。《汤》剧应邀作为欧洲青年歌剧节开幕演出,演出结束后,全场爆发长达10分钟的热烈掌声。这是非欧洲院校制作的歌剧首次亮相该节。

以廖昌永为带头人的《中国艺术歌曲与古典诗词书画》音乐品牌“走出去”项目,用中国独有的音乐语汇叙述、表达中国韵味和气派,成功将中国声乐和舞台艺术传播到海外。2019年,上音与全球最古老的音乐出版社——德国大熊出版社携手,出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16首》,纪念中国艺术歌曲诞生百年,进一步弘扬优秀的艺术歌曲文化。

今年,上音与大熊出版社继续以“致敬马勒”为主题开展合作,举办“马勒逝世11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音音乐家们用大熊出版社于不久前推出的最新版本乐谱演绎作曲大师的经典之作。这是一次具有范式意义的文明互鉴,更是一种让人激动和期待的人文呼应。

2018年以来,上音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参赛选手遍布海内外,单场比赛的网络观赛人数更是达到几十万人,通过比赛的培育,中国艺术歌曲将从创作、演唱、学术研究等方面立体化地走向世界。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与日本歌剧界顶尖高校——昭和音乐大学,共同努力探索“联合培养”“区域化发展”创新理念,连续5年成功举办联合歌剧项目,在上海、东京全流程排演公演《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唐璜》《法斯塔夫》等经典剧目。日前,上音与德国基尔歌剧院联合制作歌剧《茶花女》,备受各方赞誉。

讲好中国故事,要以深邃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和自信的态度,展示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更广泛传播中国声音,上音组建国际艺术家咨询委员会,构建新的国际话语体系。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召开。会议以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发展、推动音乐事业发展、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为宗旨,聚焦国际音乐高等教育以及音乐艺术发展的前沿态势,建设音乐艺术领域的国际顶级智库,成为上音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艺术创作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支持与助力。


立足新发展格局,构筑红色音乐文化传播高地 

“文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2019年,上音歌剧院落成启用,开创“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创新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牵引,融创作实践、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为一体形成“创教演一体化”,撬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学术科研成果与艺术创作实践成果反哺教学、服务育人。现已形成管弦、民乐、钢琴、歌剧四大系列组成的“上音演出季”,支撑“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上音歌剧院在承办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与世界著名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合作演出《魔笛》《假扮园丁的姑娘》,开创两部歌剧同时交替演出的“亚洲先例”。

2020年,上音牵头联手长三角区域内16家音乐类高校、“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省音乐家协会,组建“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主动对接赋能世界级城市群文化建设,赋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大幅提升。

两月前,院党委书记徐旭应邀参加第21次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并代表学校做主旨发言,现场展示了为大会创作的原创作品《声动吴越》。

此外,依托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上音成立全国首家专门致力于研究红色音乐文化的学术机构——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音乐文化现象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开展基于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文献学、音乐形态学、音乐社会学、音乐传播学的系统性整理和研究,并以此推动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上海音乐学院致力于提升上海文化建设品质,为城市精神品格注入独特神韵与魅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抓住新机遇,做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引领者、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撑者、上海文化品牌的贡献者、长三角音乐联盟的牵引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示范者,将事业发展推向新时代新高峰,建设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