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看见·想见:《中国古代乐器声音之奥秘》讲座记录

时间:2021-11-18浏览:759


20211116日下午1530分,苏州礼乐乐器研究所所长、苏州工艺美术大师金海鸥先生坐客上音歌剧院民乐排练厅,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讲座《中国古代乐器声音之奥秘》。此次讲座系上音书院的首场活动,由上音书院联合东方乐器博物馆主办,应有勤教授主持,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兼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欧阳佳沁老师开场,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常委、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先生莅临。

  

  

  

金海鸥先生从事乐器制造研究工作60年,一直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制作与改良。研究编钟40余年,研究定音铜鼓20余年,研究古琴发声原理十多年,在没有古人文献资料,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破解了这几种古代重要礼器、乐器的声学密码和铸造密码。成功复原双音编钟,1999年研制出了几乎零音分误差、具二十世纪末最高音乐艺术水平的“中华和钟”,这也是有史以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双音编钟,现永久珍藏并陈列于北京太庙,金海鸥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双音编钟制造大师。他还成功研制了1800年前礼乐时代的琴、瑟系列,让曾经的“琴瑟和鸣”重现舞台。他在古代乐器制造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乐器从声学角度进行提升与改造,兼顾各乐器高声部和低声部的通透性,使得音色更和谐、穿透力更强,解决了传统乐器以及民族乐器有史以来的缺陷。

  

    

  

此次讲座,金海鸥先生带来了七弦古琴、五弦琴、十弦琴、古筝各一台以及小编钟一套,向大家展示与分享他研制与制作乐器的心得体会。讲座主要分享的主题为:双音编钟的未解谜、巧妙的双音编钟排列法、双音编钟的组合设计、“中华和钟”之诞生。讲座伊始,金老师提到编钟和双音编钟是两个概念,正是基于此,要复原双音编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时在制作与复原双音编钟的时候,重要的不仅仅是编钟的外形、图案,更是其背后的声学结构与原理。

  

    

只有理解与明白它的发音原理与声学结构,才能真正做好这件乐器,而不是仅仅只复原它的形状,正如一位歌者要成为一名好的歌唱家,只有通晓其背后的发声方法才能科学、长久的永葆靓丽的声音。也是基于此,金老师强调,声学结构问题是乐器制作非常重要的部分,关注声学结构问题,并致力于思考、解决与实践,我国的传统乐器才会传得远、传得久。最后,金老师强调,在制作乐器的时候,不能为了现代的审美,而做一些过多、过分的改变与附加,还是要尊重这件乐器本身以及其背后的文化传统。

  

 

  

金老师精彩的讲座结束后,听众反响热烈,金老师邀请了一位民乐系古筝专业的学生试奏由金老师制作的古筝,奏完后,古筝同学交流演奏心得,提到感觉音色上与传统的古筝有些区别,有混响在其中,高音部分少了一些杂音,没有那么刺耳但是感觉声音没有那么脆。金老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意见,并谈及其制作的心得,金老师指出,声学往往听得出、看不见,但是他们要做的正是要“看见它”,这是难点与挑战之处,也是基础此,它需要不断地思考、实践与历练。

  

  

 

最后,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之中,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曹然

图片:梁媛、邢媛

审稿:邢媛  

本期编辑:褚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