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上音迎来782名新生,院长廖昌永致辞:希望你们敬畏艺术、敬畏舞台

时间:2021-09-08浏览:3006

今年,上音校园迎来782名新生。9月6日上午,上海音乐学院2021年开学典礼在上音歌剧院举行。为保障疫情防控安全,学校同步进行网络直播,部分新生在教室或寝室分散观看。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以“谈选择、谈精神、谈未来”为主题,发表致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在上海建党;九十四年前,上音先贤们选择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新时代的上音,也在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上海城市精神,为城市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今天,胸怀‘上音精神’的你们,选择了上海音乐学院。上音的校训‘和毅庄诚’,寓意和谐、美好,刚毅、正直,端庄、持重,忠诚、守信,体现了上音人对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和推崇的艺术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学校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1+6’核心构架,实现现代艺术大学治理体系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机制与管理闭环;以‘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为愿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遵循‘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引领者、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撑者、上海文化品牌的贡献者、长三角音乐联盟的牵引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示范者’的办学定位,培养‘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艺术人才’。”

对于未来,廖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敬畏艺术、敬畏舞台;永远奋斗,永远年轻。

音乐教育系教授杨燕宜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是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周小燕教书育人奖”获得者之一,对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和音乐治疗学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杨老师发言的主题是:爱上上音。

“今天的上海音乐学院拥有全国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多少年轻表演者从这里走向国内外舞台,获得令人瞩目的喝彩!多少作曲家在这里将他们的精心之作贡献于世界!今天的上海音乐学院,除了古典、现代的表演和创作,还有强大的理论、交叉和应用学科。在这里,我们能够欣赏世界级大师精湛的表演,也可以聆听著名学者富有启迪的座谈。在这里,艺术、人文和自然学科齐头并进,让我们繁忙地穿梭于教室、琴房、实验室和录音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入座360度自由旋转的‘太空舱’享受视听的盛宴,也可登录与国际接轨的数据库,查找乐谱和文献。在这里,我们可以有幸结识知识渊博、教学严谨的老一代学者,也可以跟随新一辈教师,共同感受时代脉搏的跳跃。而所有这一切正等待着同学们去参与和发掘。”

2021级音乐戏剧系胡卜滋同学代表本科生新生发言。她曾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特等奖等多个奖项,高中毕业后,面对人生的分叉路,她经过理性思考、慎重选择,决定追随心中的音乐梦想,报考上海音乐学院。

“曾经上音对我们而言,是一盏灯,是一种信仰。它总在那里,指引我们披荆斩棘的方向;而现在,当我们真真正正踏入上音,成为一名上音人的时候,上音变成了一位母亲,她不再那样遥远,而是温暖地将我们拥入怀中,不仅教导我们的专业,更为我们答疑解惑,教我们去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所由蔡元培先生创办,目睹了近百年历史变迁的音乐殿堂,培育了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不断总结着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告诉我们,要同时心存热爱与敬畏,以一种尽善尽美的严谨态度,尽力将内心的抽象想法变为现实的艺术形式,不惧艰难险阻,不怕道路漫长,时刻牢记最初接触这份行业时的热血与感动,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有天赋,更有实现天赋的平台;我们有梦想,更抓住了梦想成真的机会。未来四年,我想我的每一天都会为此而心怀感恩。”

2021级研究生新生代表依克山·阿不都沙拉木同学发言。他本科、硕士均就读于上音,曾获2010年上海第二届“百川奖”作曲比赛一等奖、2019年意大利首届卢契亚诺·贝里奥国际作曲大赛唯一大奖,其多部作品被国内外乐团演出并出版发行。

“我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从踏入上音的那一天起,我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贴与关心。从日常饮食起居的每一个细节,到一同庆祝民族传统节日,再到各类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课程设计和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平台,都体现出上音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专业性。”

“最近,我经常被问及为何本、硕、博阶段都选择上音作为学习、钻研和探索音乐艺术的平台?我以为,本科选择上音或许是出于对它的好奇与渴望,硕士选择上音势必是出于对它的信任与肯定,博士选择上音则无疑是出于对它的展望与期待。”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院长廖昌永,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李艳玲,党委副书记曹荣瑞,党委常委、副院长刘英、侯立玉、冯磊,总会计师张佳春,各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及新生代表出席典礼。典礼由徐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