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三门课程获批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浏览次数:1580

近期,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1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上海音乐学院《独奏》(课程负责人:霍永刚)、《和声C》(课程负责人:钱仁平)、《世界音乐》(课程负责人:黄婉)三门课程获批年度重点课程。

《独奏》——二胡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员,经刘天华、华彦钧(阿炳)等一代民乐人的努力,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蓬勃发展,而今二胡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音乐专业高等院校中国乐器演奏方向的一门专业个别课程。板胡也是中国传统拉弦独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经以胡琴大师刘明源为首的板胡演奏家、作曲家们的一系列发展,板胡以蓬勃的生机随着共和国的步伐发展的越来越完善,成为继二胡之后高等艺术院校民族拉弦乐教学中的课程。本课程中二胡、板胡的艺术合作拓宽了学生对于胡琴相互借鉴领域的认知,二胡借鉴板胡的地方性风格,板胡则借鉴二胡的演奏技法,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创新。基于“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沉得住传统的气韵”教学思想,注重二胡基本功严谨的教学方式和不同风格性技巧传授的同时,在表演理论、教材、实践等方面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引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上海音乐学院所独有的二胡基础理论训练体系,培养具有上音特色的全能型胡琴演奏人才。

《和声C》——早在1927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就开始了“和声学”的教学工作,最初由萧友梅独自担任“作曲初步”与“和声学”这两门共同课的教学工作。和声学在上海音乐学院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的时光,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上音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作曲家与理论家,他们著书立作,不断地继承与发展上音的和声学理论,使上音形成了十分系统的和声教学体系。现《和声C》课程由钱仁平教授团队开展授课,继承了上海音乐学院历史悠久的和声教学传统,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变化,使和声的教学适应专业基础课的需要。

《世界音乐》——音乐学系本科四年级全年必修理论与实践课程,属于音乐人类学领域专业基础课。课程坚持音乐人类学的理念方法,将音乐视作一种文化中的声音给予认知和理解。授课由三个板块构成。其一、讲授世界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音乐形态特征、乐器形制、演奏方法、乐谱讲解、美学观念、传承方式等内容。其二、世界音乐专题讨论。组织学生通览文献,提炼专题内容,进行课堂汇报和讨论,将世界音乐活动和事项中的现象,梳理和总结出理论化、规律性的哲理高度学术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其三、世界各国乐器演奏实践。课程贯彻“沉浸式”教学理念和“双重音乐能力”的培养,教授世界各国乐器的表演实践,包括韩国伽倻琴、冲绳三线、日本太鼓、琉球古典音乐合奏、安第斯器乐合奏和凯尔特器乐合奏等。通过表演实践的学习,培养学生体验、体悟不同声音的特征与文化意义,从而深入理解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务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学院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具有上音特色、多元化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持续发挥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对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课程、教材建设水平,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