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它的亮相醉了星辰大海

时间:2019-09-18浏览:8889

 廖昌永扮演老年贺绿汀。

观众纷纷前来合影。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今天,上海又增添了一座顶级的城市文化地标……上海市民又多了一座有温度的音乐主体。”昨晚,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在上音歌剧院的启用仪式上动情致辞。这座坐落在淮海中路汾阳路路口的美轮美奂的剧院,承载了上音几代人的梦想,如今正式启航。

一入场 就是蓝色的“星辰大海”

高科技 两部歌剧可以同时装台

有温度 致敬先贤,一切为了学生

“今天,上海又增添了一座顶级的城市文化地标……上海市民又多了一座有温度的音乐主体。”9月15日晚,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在上音歌剧院的启用仪式上,动情致辞。这座坐落在淮海中路汾阳路路口的美轮美奂的剧院,承载了上音几代人的梦想,如今正式启航。它怎么美?又怎么“硬核”?怎么体现“温度”?青年报记者也进行了详细了解和采访。

大美

下面是蓝色的“大海”,头顶是璀璨的“星空”。

印象中的剧院座椅,是不是都应该是喜庆的红色?

但15日晚刚刚正式启用的上音歌剧院,观众一入场,就被全场优雅如海浪般的宝蓝色座椅给吸引住了!

下面是蓝色的“大海”,头顶是璀璨的“星空”——这座位于上海“钻石级”地段的新剧院,美得让人沉醉,是很多观众反馈的第一观感。

观众厅借鉴古典歌剧院的形式,呈现马蹄形,所有楼座都略微向舞台倾斜,使更多观众可以看到乐队指挥和乐池,并更清楚地看到舞台。

歌剧院内部不同体块之间通过走廊及天花板上的五彩色块流线联系起来,具有各种功能房间的集合楼体依然有很多公共和通透的空间,整体具有极好的采光和流动感。

确实,上音歌剧院本身就堪称一件艺术品。对应于内部的“星辰大海”,整个歌剧院的外形,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领航船头,翘首引领,外部通过巨大的几何体量的摆放和排列,使建筑充满了厚重的雕塑感。

硬核

“听巴赫要空间小,所以天花板要降低,而帕格尼尼的时候,就要升高天花板——对观众来说,看不见的声学,才是最好的处理。”

但如果你以为上音歌剧院只是美,那你可小瞧它了。这座梦幻舞台,高科技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

观众直接接触的“大海”——所有楼座(记者注:观众席分为池座和楼座)的拦河不仅具有建筑美感,同时具备声学反声功能,观众厅菱形穿孔板侧墙内设有可变吸声装置。

而所有的池座,背后都设置了字幕屏,有八种语言可供选择。

抬头能见到的“星辰”吊顶,其实是可升降天花板,根据演出类型的不同,可调节升降天花高度从而得到不同的混响效果,以满足不同的演出需求。

在正式揭幕前,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还特意一个人跑过去听了剧院的“建筑声学测试”。

在由上音管弦系担纲的交响乐音乐会上,第一段演巴赫室内乐,第二段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段是大编制的交响乐。三场中间都让观众休息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则赶紧调节天花板。

负责剧院声学环境的华人声学专家徐亚英先生说:“听巴赫要空间小,所以天花板要降低,而帕格尼尼的时候,就要升高天花板——对观众来说,看不见的声学,才是最好的处理。”

上音歌剧院整体的舞台机械采用瓦格纳操作系统。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哥本哈根歌剧院等多个世界最著名项目的舞台机械工程,都是用的这个系统——要知道,其中哥本哈根歌剧院是世界上最现代的歌剧院之一,也是本次上音歌剧院设计的主要参考。

如果你有幸获邀参观后台,你会惊叹,这座占地面积不算大的剧院,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后台! 更何况,后台不仅是大,还有三个! 主舞台、后舞台和左舞台这三个舞台呈品字形,旋转跳跃全部不在话下,这样的舞台,也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即将开幕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这些舞台将让观众感受到真正的炫酷——作为本届国际艺术节的重点剧目,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与斯卡拉歌剧院学院的两部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魔笛》,将同时在里面上演,这两部原汁原味的莫扎特歌剧将在上音歌剧院舞台上实现“同一舞台,两个剧目,交替演出”的演出方式,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这是怎么做到的? 歌剧院工作人员说:“这就是上音歌剧院的厉害之处,因为有三个舞台,两台歌剧可以同时装台,演哪个,直接切换舞台就行。”

温度

“贺绿汀先生为上音付出了一辈子,所以我们要用这样一部戏,一来向先贤致敬,二来传承上音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在启用仪式上,廖昌永院长特别强调,上音歌剧院会是一座“有温度”的剧院。这从选择的开幕演出剧目,就能体现出来。

“我们选的原创歌剧《贺绿汀》,是以贺绿汀先生的一生作为创作背景的,为什么选这部歌剧? 因为贺绿汀先生的精神,基本上就是我们上音的校魂,”廖昌永说,“他为上音付出了一辈子,所以我们要用这样一部戏,一来向先贤致敬,二来传承上音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歌剧《贺绿汀》的主演团队,都是学生,此外,交响乐团、合唱团,也都是上音学生。虽然观众都期待廖昌永版本的《贺绿汀》,但他还是坚定地让学生成为主角,自己只在剧中扮演了戏份不多的老年贺绿汀,这也体现了上音薪火相传的精神。“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实践的场地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到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成果。未来,这个剧场将会是我们的‘孵化基地’,包括歌剧创作、剧院联盟,这里都将会是一个集散地。”

“剧院正式运营之后,除了提供给我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舞台,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面向市场、面向普通老百姓,它一定会提供一个亲民的票价,不会很贵。”廖昌永说,“此外,我们还有专门的地方,可以做艺术普及,包括导赏、讲座、沙龙等等,此外我们的排练厅也将会不定期对公众开放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