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在素有聂耳音乐之都的云南省玉溪市聂耳音乐厅,呈现了一场由上海音乐学院敦煌古乐团带来的“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
作为第六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专场演出,该音乐会选取了陈应时先生敦煌乐谱研究成果中的解译精品,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林在勇担任总策划,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担任剧目编创、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朱晓谷、苏潇等作曲家寻律编配,青年指挥家陈晓栋担任指挥,上海戏剧学院吴敏担任导演,数字媒体学院毕盈盈担任多媒体设计,上音师生等共同排演和呈现。
第六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以“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为主题,7月16日-22日在玉溪市集中举办文艺展演及各类活动共20余场。玉溪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兴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兰,市政府副市长李劲松,市政协副主席郭亚钢及田汉亲属出席并观看了音乐会。
当日下午2点半,敦煌古乐团还为上海音乐学院战略合作单位玉溪师范学院的领导和师生们准备了一台专场演出,在排、演、讲中展开互动和学术交流。
编改不辍,各界佳评
自2018年首版演出以来,无论在音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古乐新声》都经历了数次修改,以适应各种演出场合与舞台呈现需要。迄今,主创团队已召开专题研讨会十余次,力求实现演中改、改中演,逐项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第三轮的创作排演中,基于敦煌古谱学权威陈应时先生的译谱,朱晓谷、苏潇等上音作曲家们展开新一轮编曲和配器的优化,力求更加接近古敦煌的音乐风格和意蕴。“古乐”方面,在音乐形象、音乐场景、音乐年代以及相应乐器的使用上都做了大幅改进,力求与敦煌的时代感、地域感以及人们对当时生活场景的认知相接近;“新声”方面,追求在增加敦煌乐器的写实基础上,既让音乐有现代舞台的表现力,又具有敦煌的艺术风味。
在舞台呈现上,音乐会也进行了各方面大幅修改,如根据曲目主题和风格差异,优化全场模块和视听感受,使整体舞台效果更加清晰、有序、差异化;增设导聆环节,插入有关敦煌、敦煌古谱发现、陈应时研究过程及成果的介绍,提高整场音乐会的学术含金量。此外,通过与敦煌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音乐会还新增了若干仿制乐器;按照壁画式样,提取土红、孔雀蓝、菊黄等色彩,设计仿古敦煌风格服装;根据不同舞台条件,持续定制和优化舞美、灯光方案等。
推陈出新,应时生化
《品弄》《水鼓子》《伊州》等25首敦煌古谱,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原谱式为琵琶谱,素有“千年天书,百年解译”之称。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先生独树一帜,首创“掣拍说”理论,享誉海内外,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首次理论评论奖一等奖(2007)和第26届小泉文夫音乐奖(2014)。
上音党委书记林在勇深感陈应时先生成就的文史价值,2017年10月,在陈先生病榻边下定决心,由我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予以立项推广,并委派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联合民乐作曲家将译谱编创为适于舞台表演的音乐作品。于是,一台集陈应时先生研究大成的名为“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由此诞生,在201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和敦煌“古乐重生”音乐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也获得了2018年上海市文旅局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作品奖(大型作品)”。
古乐新声,求精致远
今年1月22日,敦煌古乐曲目受邀参演第十九届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音乐会由维也纳市政府、敦煌研究院、奥中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在有着150年历史的维也纳市政府庆典大厅内隆重举行。
我院院长、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率上音师生赴奥演出,不仅向中奥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敦煌古谱解译曲目、敦煌仿制乐器、仿古服饰等元素的恢弘试听盛宴,更是让千年敦煌古乐奏响世界音乐之都,成为2019新年伊始维也纳的一大文化盛事,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在获得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创作项目资助后,6月14日,新版《古乐新声》在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音乐厅圆满首演。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瑞与上音实验校领导观赏了音乐会。
著名即兴钢琴演奏大师、国家一级作曲家刘念劬教授,著名指挥、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中国民族音乐与乐器制作专家沈正国等诸位业界专家,也纷纷关注本场音乐会并给予好评。
下半年,按照国家艺术基金展演规划,敦煌古乐团将继续完成《古乐新声》若干场次演出。9月12日,受新疆文旅厅邀请,将赴新疆乌鲁木齐做学术交流和展演;9月25日,赴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参加国庆70周年系列演出;10月下旬,赴浙江参演龙游石窟音乐盛典。
供稿: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