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手稿(韦瀚章词、黄自曲) /校方供图
晨报记者 徐斌忠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抵将仇报。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一心一力团结牢,努力杀敌誓不饶……”
这首诞生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第一首抗日爱国歌曲《抗敌歌》,由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作曲家黄自所创作。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甚熟悉,但在当时,这首传达中国人民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昂扬不屈的歌曲,广为传唱,鼓舞广大军民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为《抗敌歌》亲写首段歌词
黄自,1904年生于川沙,20岁赴美求学,先攻读心理学,后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在耶鲁,黄自的毕业作品交响序曲《怀旧》,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也是外国乐团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1929年回国后,黄自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任教,培养了众多中国近代音乐先驱,其中江定仙、刘雪庵、贺绿汀、陈田鹤被称为黄自“四大弟子”。
从抒情浪漫转变为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激情风格,“九一八”事变是黄自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三省,当时只有27岁的音乐家黄自义愤填膺,想用歌曲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在等了月余,没有合适的歌词时,按捺不住澎湃激情的黄自便自己动笔,一口气写下后来脍炙人口的《抗敌歌》首段歌词:“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歌曲于同年11月9日由国立音专学生在上海的广播电台中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制成唱片,是最早的抗日爱国歌曲之一。
时称“爱国歌曲之王”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上海闸北,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率领将士奋勇反击,同年4月24日,黄自为何香凝词《赠前敌将士》谱曲,献给十九路军。不久黄自又创作了四部混声合唱《旗正飘飘》,于10月8日由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次播唱,并录制成唱片,还被当年大长城影片公司有声故事片《还我山河》采用为插曲。
抗战前后,黄自创作了一大批抗敌爱国歌曲,除了《抗敌歌》、《旗正飘飘》、《赠前敌将士》,还有《热血歌》、《九一八》、《军歌》、《睡狮》、《北望》等,当时音乐界称他为“爱国歌曲之王”。1992年《抗敌歌》还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除了创作抗战爱国歌曲,黄自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音专师生组织抗日救国会,赴多地宣传抗日并组织募捐。
抗战全面爆发后,黄自作《热血歌》,发出了“四万万同胞啊,洒着你的热血去除强暴”,“拼着你的热血去争光荣”的呼声。黄自曾满怀激情地说:“现在我写抗敌歌曲,希望不久再能写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不幸的是,《热血歌》竟成其绝唱。翌年,黄自英年早逝,未能亲眼看到抗战的胜利。
作为国内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学府,国立音专在抗日文艺战线上,自觉履行、承担着抗战音乐创作、宣传的功能与作用,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家奔赴革命根据地,配合革命斗争,创作了大量抗日、爱国和革命的歌曲、乐曲,激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表达人民群众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生活的爱国情感。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科研处处长、校史馆馆长钱仁平评价说,黄自作为首位获得国外音乐学院学位的专业作曲家,不仅是我国最早连续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并获得广泛影响的爱国作曲家,他培养的以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四大弟子为代表的、奋战在此后的抗战音乐创作运动中的国立音专学生,也使他成为了中国抗战音乐创作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