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带来生机的春

时间:2015-05-26浏览:1459

    春暖花开,沪上的音乐舞台又开始热闹起来了。这是上海音乐舞台每年一度的盛事,回顾她的历史,特别是“文革”后的那一段,竟然和自己的音乐生涯紧密相连,陪伴着自己一路走来,倍感温馨和亲切。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上海之春的恢复给我们上海的音乐舞台带来了春的信息和无限的生机,令我们这些年轻的音乐人十分兴奋,她很快就成为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音乐节。她的恢复,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同时也预示着文艺的春天即将来临。我那时还很年轻,正在开始自己的歌剧事业。记得当时我参加了好几届上海之春的音乐会,担任独唱,同时还主演了歌剧。那几年,几乎上海歌剧院上演的每一部中国歌剧都是上海之春的展演节目,我当然也因为连续扮演主角而被许多来自全国各地观摩的音乐人所熟知。1985年,我主演的法国歌剧《美丽的海伦》,成为“文革”后上海歌剧院制作的第一部西方歌剧,导演张拓先生是从苏联学习归来的艺术家,那时,除了音乐和戏剧文本,无任何其他信息可供参考。凭借大家的智慧,从北京请来了翻译,大家逐字逐句地解决歌词的押韵,以及歌词和音乐契合的问题,经常是边排练边修改。那次演出,调动了当时歌剧院全部的力量,包括舞美,灯光,服装,乐队等都是全体出动。记得首演开幕时,全体合唱团员从台下手持烛光,从观众席中穿过,边唱边走上舞台,这在当时可是十分新鲜时尚的处理,一时成为佳话,卖座极好!当时歌剧院没有合适的男高音,就从上海合唱团借来了男髙音谈伯年先生,他从没有演过戏,却十分认真和刻苦,接受角色后不耻下问,和我一遍遍地练习台词和走位,终于,演出得到了观众们的赞赏和认可!

  那时,上海之春有很多新创作的节目展演,体现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音乐水准,热闹非凡,每年的上海之春,几乎成了上海和全国音乐舞台的风向标,是音乐界同仁们十分期待和看重的重要活动,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十多年过去了,上海的舞台已不再只有五月之春了。音乐之花一年四季竞相绽放,国际艺术节也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中国不但在经济上腾飞,在音乐艺术上也让世界为之瞩目,国外的许多艺术家以能来上海之春演出为荣,亲历这些变化,真是令人感慨万千!今年,我的中法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参加了展演,这对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活动,作曲家陈钢将会亲自为我弹奏他写的《梦中人》续歌。几代音乐人的梦,将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响起。我几十年来在艺术上的追求和从未停息的脚步,将又一次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留下印记,我感恩,为自己能够再次和上海之春结缘。也诚愿,艺术的春天在上海的舞台上永驻,春天的绚丽花朵,将缀满我们多彩的人生!

王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