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德国“班贝格之声” 闭幕上海之春

时间:2015-05-20浏览:1450


昌永与班贝格交响乐团同台参演。 早报记者 高剑平 实习生 沈震宇 图

  

  早报记者 廖阳 

  在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温暖又绵厚的乐声中,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昨晚在东方艺术中心落幕。为期三周的音乐节中,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10余个国家的表演团体和艺术家献演了63台音乐舞蹈,另有赛事2项,论坛2个,节中节2个。

  为更好执行扶持、推介新人新作的功能,上海之春去年恢复设立了专项评奖机制。今年,方瑜(古筝)、张祖晶(马林巴)、陆轶文(二胡)三人共获“优秀新人表演奖”,许舒亚双簧管协奏曲《冬雪》则获“优秀原创作品奖”。上海之春组委会表示,将为获奖个人及作品举办后续宣传和推广活动。

  中国作品同台西方乐团

  在欧洲交响乐艺术的版图中,班贝格交响乐团算得上一颗明珠。虽远离柏林、慕尼黑等大都会,却不妨碍只有7万人口的巴伐利亚州小城班贝格,诞生一支世界级交响乐团。人们历来爱将之与柏林爱乐齐名,同称德国最出色的两个国家级交响乐团。

  2000年,指挥家乔纳森·诺特出任乐团首席指挥。50岁,来自英国,这是一位罕见的植根于德意志音乐土壤的英国指挥,尤擅马勒曲目。2007年,班贝格交响在诺特执棒下首度登台东艺,此番再受上海音乐学院之邀,为上海之春闭幕。作为上海之春承办方之一,上音在邀请国外乐团时,历来强调中西两方的合作——上演中国作曲家作品,或与中国音乐家同台,以让国际同行有机会了解中国当代作曲家和当代音乐。因而,上音前院长杨立青作于2011年的《木卡姆印象》,经德国大提琴家马克西米利安·霍农之手,重现音乐厅。

  “十二木卡姆”是一种在新疆流传了数百年,集歌曲、舞曲、解曲于一体的大型套曲,要用源自欧洲的管弦乐队和交响乐形式再现新疆民乐,对当时的杨立青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课题。”这首大提琴协奏曲试图表现的,并非木卡姆音乐本身,而是木卡姆留给他的点滴印象的连缀,“是我臆想中的木卡姆音乐的一个‘速写’般的摹写”。

  霍农接到演出邀约后,就着乐谱和唱片录音勤练了数月,在他看来,此曲融合了多样化的情感、色彩和风格,加入了歌唱、舞蹈元素,有严肃部分,亦不乏大胆出挑的地方,“曲子是多种特色的混合体,每种特色所占时长恰到好处,形成组织性和连贯性,很有趣。”协奏曲开始与结尾的散板,均采用了乌孜哈勒地区木卡姆的音调素材,技术上也不是没有难度,“为大提琴铺底的交响乐非常宏大,有不少铜管和打击乐部分,你要仔细在其中寻找平衡点。”

  上音副院长廖昌永亦同台参演了两部西方歌剧——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尔第《唐·卡洛》中的经典选段,这也是廖昌永频频于国外获奖的拿手曲目。虽然都是意大利歌剧,这两部分属古典主义和浪漫时期的代表作,在音乐风格和人物性格上却呈反差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喜剧,主角费加罗活泼又热心,古灵又精怪;《唐·卡洛》是悲剧,其中的罗德里戈是一个憋闷且忠诚的悲剧性人物——两者一个要擅花腔,一个强调抒情。

  与在歌剧舞台唱完整版歌剧相比,廖昌永认为音乐会版更难一筹,“歌剧舞台有舞美、道具、对手让歌者借力,音乐会更强调歌者对声音、语言、状态的把控,出现瑕疵很容易被捕捉,但与观众的互动更强烈,更直接。” 

  除了德奥曲目,班贝格交响亦擅演北欧音乐。各大乐团轮番纪念西贝柳斯之时,班贝格交响昨晚也不落人后,上演了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诺特称,乐团创团之初,很多音乐家都来自北欧,“乐手对北欧作曲家及其作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纯正的传统”。

  原创和新人

  参演节目占比近半

  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之春亦奏响了“反法西斯”序曲。除了安排“朋友,你听过黄河吗”、大型民族管弦乐《和平颂》、圣彼得堡交响乐团三场主题音乐会,还在开幕音乐会、上音青年歌剧团音乐会、张峰个人独唱音乐会上,安排了一批红色经典和主旋律音乐上演。

  今年,上海之春还首度推出“向大师致敬”系列。开幕音乐会开场即向作曲家吕其明致敬,上演其代表作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诗《铁道游击队》;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文广民族乐团用两场音乐会纪念“二胡皇后”闵惠芬;上海交响乐团则邀来曹鹏、陈燮阳、侯润宇、余隆四代指挥,以接力执棒的方式纪念中国第一代指挥家黄贻钧;上海大剧院阵势更大,连用三场音乐会纪念西贝柳斯,破了国内演出西贝柳斯交响全集的纪录。

  力推新人新作,仍是上海之春的办节宗旨。今年,上海之春的原创作品及新人演出节目共计27台,占节目总数的42.8%,创历史新高。

  上海之春兑现承诺,为第31届上海之春“优秀新人表演奖”获奖者——小提琴手张金茹、棱境钢琴三重奏、青年男高音韩蓬举行了独奏/独唱音乐会;上音汇集6名曾赴欧美深造管风琴专业的师生,开了国内难得一见的管风琴专场音乐会;上音作曲家赵晓生、叶国辉、周湘林、朱世瑞同台,分别奉上协奏曲、交响诗新作;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共推出35部原创舞蹈(2013年以来),原创比例和本土编导新人均创历年之最。

  更贴心的是,素日里“养在深闺”的上音,今年也打破围墙,首开大门向社会“开门办学”。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上音对外开放的现场教学、乐队排练、硕博士答辩、名师讲座等40个项目全部预约满额,人气爆棚。难得进一趟校园的千余市民文明有序,对古典音乐莫不存崇敬之心。“以往,上海市民对上音的了解相对被动,常对学校抱一份神秘想象,开放周让大众对我们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廖昌永表示,打开校门,能让学院更清楚地知道为谁培养人才,为谁创作音乐,开放周也将作为上海之春常驻项目延续下去,“每年开春都开放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