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歌弦鼓迎新岁 笑语欢声送旧年

时间:2015-04-24浏览:1237

音乐会如同集邮展览,珍邮与题材的结合就会产生亮点。一场难忘的音乐会往往能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实现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的沟通与融合,从而碰撞出难以言传但却人所共有的内心体验。在当下的公众音乐生活中,从西方舶来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许多音乐爱好者年末之际的必备品,如何将这种外来形式中国化、本土化,使之成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品牌,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艺术问题。

上海音乐学院一直积极致力于参加上海乃至中国的音乐文化生活,在历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市场的运作方面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推出的新年音乐会也日益成为辞旧迎新之际名目繁多的新年音乐会中引人注目的品牌。20141228日,由指挥家叶聪担任指挥、在上海大剧院献演的“2015年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也不例外,并且将新年音乐会的制作水准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音乐会的开场曲是民族音乐理论家、打击乐演奏家、作曲家李民雄的代表作品《龙腾虎跃》。在打击乐演奏家杨茹文、罗天琪的领奏下,打击乐和乐队交相辉映,展现出强烈的新年气息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随后,竹笛演奏家唐俊乔为观众演绎了周成龙作曲的《挂红灯》。这首为民族乐器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当代作品取材于陕北地区流行的“信天游”音调,表现了人民还清欢庆节日时,红灯高挂、张灯结彩的欢腾火热气氛。独奏笛子巧妙运用吐音、花舌、滑音等特色技巧,显示出热情泼辣、心花怒放、热烈欢快的艺术形象。

本场音乐会唯一完全由乐队呈现的作品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随想曲》。这部充分展示作曲家的配器技巧和俄罗斯民族乐派美学观念的管弦乐作品被上音交响乐团演绎得流光溢彩、曲尽其妙、熠熠生辉,讲伊比利亚半岛热烈的民俗场景一直到了北风呼啸的东海之滨。

上半场的大轴节目是有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歌唱家廖昌永奉献的莱哈尔歌剧咏叹调《你是我的挚爱》和作曲家徐沛东为范曾七律《抒怀》创作的艺术歌曲。作为当今中国最优秀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深情演绎得到了满场听众的热烈喝彩,也把音乐会上半场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下半场的作品更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上音特聘教授宁峰演奏了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的小提琴和乐队作品《流浪者之歌》。这部被许多小提琴大师演绎过并为爱乐者熟悉的浪漫主义音诗在这位青年大师的手中再度换发了新的生命力。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情绪水乳交融,与动人的表达相得益彰。

在耳熟能详的名曲之后,是两首我国听众并不熟悉的小型作品——美国作曲家雷罗尔-安德森的《切分的时钟》和《打字机》。《切分的时钟》是一首关于切分节奏的乐曲。乐曲中需要用一个木鱼来充当时钟的声音。《打字机》是一首新颖独特的器乐曲。在舞台上演奏这首作品是,需要用一台打字机发声来和乐队协奏:按键、打字机的钟和回车机制都是乐曲的主要部分,表现了紧张热烈的办公室工作场景,这无疑也是当今中国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

在这别出心裁的小插曲后,是上音特聘教授、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唱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和中国作曲家施光南的艺术歌曲《我的祖国妈妈》。前者生动的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春天。后者强烈地抒发了对于祖国的眷恋之情。

全场的最后一个作品是气势恢宏、编制庞大的由乐队与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演绎的《圣诞风貌》组曲,这也是一部首次在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上呈现的西方经典作品。这部在美国十分流行的新年题材的作品被上音的青年音乐家们演绎得生动激昂、气势撼人,给人以全新的聆听体验。

相对于一般的交响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的曲目设计有其难度。应该说,本场音乐会的曲目囊括了中、西音乐的经典形式,既展现了上音交响乐团的整体实力,又集中了部分院内最优秀的独奏(唱)家,曲目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清新之感,可谓饱含创意与诚意。

在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之际,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在音乐会中,指挥家与观众的互动也为演出增色不少,这也是可以看成是对新年音乐会形式中国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当然新年音乐会的特色可以是多元化和不断创新的,明年的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必定更加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