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一管宏国光上音众乐星期音乐会举办校史音乐专场

发布时间:2020-07-16浏览次数:120

  • 2017111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喜迎90华诞之际,“上音众乐”星期音乐会的舞台上迎来了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与校史馆合力打造的“一弦一管宏国光”校史音乐专场音乐会。
        今年,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也迎来了成立的第80载春秋。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是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音乐表演团体,前身为成立于19371016日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管弦乐队。乐团演奏风格严谨、音乐表现细腻,兼具娴熟的演奏技巧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多年来,乐团演奏过众多中外经典作品,涵盖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及近现代音乐,并出色的完成了多部作品的世界首演,均获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极具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交响乐团。
    本场音乐会以上音交响乐团成立80周年为主题,以上音人创作或改编的不同时期经典作品为脉络,通过铜管重奏、木管重奏、弦乐四重奏、弦乐独奏以及管弦乐队等不同乐器的组合形式,旨在为市民朋友带来一场“老歌新演绎”、跨越时空的校史作品专场音乐会。
        在校史馆肖阳老师的生动讲解下,音乐会由贺绿汀老院长的代表作品《游击队歌》拉开序幕,铜管五重奏的表演形式慷慨激昂地重新演绎了贺老先生这首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的作品。随后,迈过历史的长河,音乐会推开1927年的大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同学们为观众朋友们逐一展现了萧友梅先生创作的大提琴独奏《秋思》、校友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的民乐经典《春江花月夜》、校友刘雪庵先生创作后经改编为中提琴独奏的《何日君再来》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半个世纪前,从上音诞生、蜚声国际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于本场音乐会奏响了精选版本,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柳鸣是我院管弦系大四学生,曾于20169月在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交响组曲《丝路追梦》选段由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压轴呈现。该作品由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湘林在《序曲》开启一段历史与文化的旅程,随后四个乐章《随想曲》《狂想曲》《幻想曲》《畅想曲》由叶国辉、张旭儒、赵光和尹明五各自完成,以陆地丝绸之路南、中、北三线沿途及周边民族民间音乐为索引,拼接成一幅丝路画卷。演出收获阵阵掌声。
    音乐会结束后,得知部分乐队同学前一天晚上排演重大剧目直到九点多钟,部分同学们凌晨刚从北京返回上海,当天早上八点又准时到达星期音乐会现场进行彩排,以保证演出一贯的高质量、高标准,观众们的掌声更为热烈了,纷纷起身,为台上的乐队成员们喝彩致敬。
        1124日,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将携本场音乐会两首压轴曲目于兰心大戏院举办《梦的起点》——梁祝与追梦庆祝上海音乐学院90周年专场音乐会。“《梁祝》是西方音乐中国化的典范,是中国音乐舞台上交响乐演出最多的中国曲目之一,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该作品由管弦系学生创作,又由上音交响乐团1959年世界首演于兰心大戏院,是‘梦’的起点;而我院近年来的新原创作品《丝路追梦》赞颂的不仅仅是丝路梦,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首压轴曲目是上音新老梦的组合,更是对中国梦精神的致敬。”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系主任刘照陆老师表示,“在上音90周年校庆的时间点上,管弦系与上音同岁诞生,而管弦系的交响乐团也有80年的历史了,在上海、亚洲都属于建立较早的交响乐团。交响乐团虽然近期任务繁重,但我们仍觉得有义务有责任来为市民们展现这样一场音乐会,向大家表示感谢的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交响乐团这些年来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种鞭策。”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校史讲解与音乐会相结合的形式在音乐会结束后,获得了星期音乐会新老观众们的纷纷好评,而这样的形式,也正是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动态化”校史宣传的体现。采访中,校史馆办公室主任肖阳老师提到:“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由校史馆携校史馆志愿者社团‘海尚音苑’、各系部学生为上海音乐学院开放周设计的‘校史讲解+音乐展演’特色参观模式,自开办以来深受到访市民们的好评。本次于“上音众乐”的平台与管弦系师生的合作,也正是将校史宣传与学校以及系部的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发挥特长,又能以不枯燥的方式呈现校史教育。”
                                                                                                                                                                                                                                                                                                      撰稿:高菁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