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ICTM“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

发布时间:2020-07-16浏览次数:67

  • 2018年11月29日(周四)至12月1日(周六),第25届ICTM专题研讨会“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在上海音乐学院顺利召开。这是继2016年“丝绸之路上的抱弹鲁特”之后, 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再次与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专题国际研讨会(Colloquium)。连续以丝绸之路上广泛分布并对沿线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乐器进行研讨,是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为推进乐器学在全球视野下传统音乐再诠释,并以音乐文化探讨亚欧地区、国家历史、文化及其与中国关系,在文化自觉的意义上构建区域音乐研究的系列举措之一。
           此次研讨会汇集了来自18个国家的23位与会专家带来以复合簧管乐器为焦点的22场主题发言。同时,还有1场专题音乐会、1场工作坊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小型展览。此外,研讨会上还有1场国家出版基金扶持项目《鼓语:中国萨满乐器图释》的新书发布会。在主题发言中,既包括包含中国本土学者对地方唢呐乐种的研究,也包括意大利学者对米兰华人社区中唢呐的思考;既涉及横贯亚欧大陆各文明历史中的复合簧类乐器不同的风格与演奏技巧,也将探讨不同语境中此类乐器的美学含义与文化属性。他们的精彩发言为我们通过复合簧管乐器理解不同区域、民族、文化、宗教等的交流、传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次学术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由著名唢呐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教授担任总策划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题为“一根管子贯通丝路——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专场音乐会”于11月30日晚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上演。来自辽宁复州鼓乐和新疆鼓吹乐的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领衔的乐社,以及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主并包括各地专业音乐院校的演奏“高手”云集一堂,共奏“穿越时空”的华章。这场音乐会中,不论是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传统曲目,还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新作;不论是汉族的仪式曲牌,还是其它民族、国家、地区的“异域风情”,激荡交融,势必会为复合簧管类乐器的学术理论与表演实践开阔新视野,带来新契机。
           正如林在勇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所强调的,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系列“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所强调的是音乐与文化的交流与交互,而并非仅局限于“丝绸之路”。这是具有真正学术含义的研讨会,它将为学术界指明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本次研讨会也吸引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旁听师生,并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国教育报》、《澎湃新闻》、《文汇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